膠囊式心律調節器30分鐘植入 高齡患者「心」選擇

「無導線膠囊式心律調節器」僅約五元硬幣大小,植入傷口小,患者恢復快。(照片/北醫提供)

88歲的徐先生患有心房纖維顫動及心室心搏過緩,日前因暈眩緊急趕赴北醫就醫,經評估後,醫師使用僅約五元硬幣大小的「無導線膠囊式心律調節器」,並搭配微創手術,在病患完全清醒狀況下執行手術,僅花30分鐘就完成植入,徐先生術後兩天即出院,重拾健康生活。

北醫心臟內科黃羣耀主任表示,徐先生因暈眩、嘔吐到急診求診,診斷後發現除了有硬腦膜下出血癥狀,還合併有心搏過緩的狀況,部分時段心跳更降至僅每分鐘30下,與正常人心跳每分鐘50至100下相比明顯偏低,另外,徐先生還出現及頭暈、眼前發黑等症狀,經評估後,醫護團隊決定先爲徐先生植入暫時性心律調節器進行觀察。

黃羣耀指出,考慮徐先生年事已高,且有高血壓、高血脂及慢性心房纖維顫動的病史,長期使用抗凝血劑,傳統手術風險過高,與家屬討論後,決定採用微創手術的方式植入無導線膠囊式心律調節器,手術在病患清醒狀況下執行,在病患右側鼠蹊部切開一個不到1公分的切口,將右心導管深入心臟中,並將無導線膠囊式心律調節器置放至右心室側心室中膈的適當位置,歷時僅約30分鐘。

黃羣耀強調,新型無導線膠囊式心律調節器體積只有0.8 cc ,現今傳統約12.7cc,手術傷口也僅有1公分,傳統則約3至4公分;一般傳統心律調節器術後限制較多,例如術後1至2周禁止手臂高舉過肩及手臂過度活動,甚至須長期避免左手臂過度揮動,與傳統永久性心律調節器相比,新型無導線膠囊式心律調節器具有恢復期快、愈後限制少等優點外,術後平躺6小時就可以起身並進食,2天后即可出院,也沒有一些動作上的限制,可提供更好的愈後生活品質。

不過,現行的無導線膠囊式心律調節器只有心室單腔型的設計,所以無法全面取代所有形式的永久植入性節律器,而這項技術及器材也尚未納入健保給付範圍,病患需自費35~4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