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電廠東移環評觸礁 9月再審
臺電雖極力縮減面積,但環評委員並未埋單,珊瑚等部分生態調查資料仍無法說服環評委員,9月底前補正再審。
臺電指出,由於協和電廠機組老舊,且使用重油當作燃料對於環境影響大,在穩定供電前提下,提出更新改建計劃,未來將新建二部燃氣機組,同步新增第四座天然氣接收站與儲槽,希望提升北部供電能力。但四接需要透過填海造陸才能完成,首當其衝是當地海洋生態,因此全案卡關在環評會專案小組已久,爲爭取環評審查順利,臺電昨搶在環評專案小組審議前,先行召開記者會說明。
臺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在記者會表示,過去協和電廠2.0計劃是填海面積18.6公頃,填方量爲350萬立方公尺,這次提出「東移方案」3.0是填海面積縮小爲14.5公頃,填方量減爲195萬立方公尺,可完全保留海扇及潛堤區珊瑚。
他說,由於北部用電持續成長,預估2025年用電需求超過600萬瓩,但隨協和與核二機組陸續除役,到2025年僅剩和平電廠130萬瓩,屆時供需缺口將達470萬瓩,不足部分短期會在東北部及宜蘭地區變電所或電力設施當中興建儲能設備,暫時度過用電尖峰,但仍需協和電廠更新案,確保未來供電穩定。
民衆及地方團體在環評會議中質疑,新的東移案內容與最早提出的內容差異甚大,應該廢止現有的環評申請,重新進行範圍界定,纔是友善環境。
目前政府已經制定2050淨零碳排路徑,未來天然氣會逐步減少,現在是否應再興建天然氣電廠,希望政府應該考量地熱發電等新的再生能源,纔是真正做到減碳。
環評委員認爲,現在東移案的確有縮減面積,惟新方案對於海生動植物影響評估並不明確,且未來珊瑚移植計劃需要額外說明,因此要求臺電補足相關資料後,9月底前補正再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