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臺灣真的需要主權基金嗎?
基本上,臺灣應不應該成立SWF,及拿部分的外匯存底來成立SWF,是二個不同層次的問題。誠如央行的看法,如果臺灣應該成立SWF,「退休基金已有SWF之實」,如果要藉由SWF發揮更大的效益,則應該立專法,成立獨立的專業管理機構,就是請「另闢財源」,不要打外匯存底的主意,更要設置專責機構,畢竟央行的最高職責是維護國內物價及金融市場穩定,協助經濟的發展,並不負責開拓國家財源。
但令人擔憂的是,政治力凌駕一切的臺灣,若設立SWF,真的能夠完全獨立運作,不受到政治力的干預,恐怕也是個問號。
近二任央行總裁一再重申,「外匯存底並不是央行的錢」。僅算是流動性資產,對照外資持有股債的市值(流動性負債)約是相當,外匯存底並沒有過高的問題,甚至臺股在2021年至2022年初一路攻上「萬七」、「萬八」時,外資持有的資產約當外匯存底的比重,更屢屢超過100%,也就是說,如果所有的外資全部要撤出,外匯存底將不夠支應。雖然這個情況微乎其微,但2020年以前,也沒有人想得到「口罩一戴就是三年」。
且套一句廣告用詞,「投資有賺有賠」,就連央行長期以來外匯資產採取極度保守的「買美債、持有到期」,過去也曾完全沒有錢可上繳國庫,並非一直都是每年固定貢獻國庫1,800億元,試想若拿去當SWF且投資失利,就算是1成,也是莫大的風險。
臺灣在國際上是「特殊的存在」,無法加入IMF(國際貨幣基金),一旦發生金融風暴,只能自立自強,得不到IMF的奧援,歷來臺灣能在多次的國際金融風暴中受到最小衝擊,在於有充足外匯存底,現在要把救命工具,拿去投資市場豪賭,實應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