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雄性小鼠飲食結構或影響後代健康
·“我們的研究表明,受孕前父親的飲食類型可以影響下一代的具體特徵,不僅是飲食總量的多少,還包括飲食的結構。這使我們向研究的最終目標又邁進了一步,即通過爲父親制定飲食指南,以降低下一代患代謝疾病和情緒障礙的風險。”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查爾斯·帕金斯中心、美國芝加哥大學人類遺傳學系、法國蔚藍海岸大學和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的研究人員發現,雄性小鼠的飲食結構會影響下一代的健康。相關研究於2024年4月6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
此前已有研究發現,雄性小鼠的飲食會影響自身及後代的生殖健康,餵食過多或不足會影響後代的新陳代謝和行爲,以及患癌風險。但雄性小鼠在受孕前的飲食類型和組成是否會對後代健康產生不同類型的影響,仍不清楚。
悉尼大學查爾斯·帕金斯中心的研究人員設計了10份熱量、成分相同,但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比例不同的飲食方案,餵給10只雄性小鼠。18周後,讓它們與用標準飲食飼養的雌性小鼠交配。實驗動物生下幼崽後,研究人員對幼崽的生理特性和行爲特徵展開了分析和比較。
研究使用了一種用於評估小鼠焦慮及其他相關行爲的常用工具——高架十字迷宮(elevated plus maze)。這種設備被設計成一個加號形迷宮,包含一對開放臂和一對閉合臂,以及一個連接這四個臂的中央區域。實驗開始時,動物被放置在中央區,面向開放臂,以促使它們在探索與迴避之間做出選擇。
實驗結果發現,餵食低蛋白和高碳水化合物飲食的雄性小鼠更有可能生出焦慮程度更高的雄性小鼠幼崽,這些雄性小鼠幼崽在封閉的迷宮安全區中停留時間較長。此外,餵食高脂肪飲食的雄性小鼠更有可能生出體脂水平較高且患有代謝疾病特徵的雌性小鼠幼崽。
論文通訊作者之一、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羅曼·巴雷斯(Romain Barrès)教授說:“我們的研究表明,受孕前父親的飲食類型可以影響下一代的具體特徵,不僅是飲食總量的多少,還包括飲食的結構。這使我們向研究的最終目標又邁進了一步,即通過爲父親制定飲食指南,以降低下一代患代謝疾病和情緒障礙的風險。”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表示,這項實驗應該被認爲是啓發後續實驗的第一步,在這項研究的基礎上,後續實驗可以設計更少的飲食對比來檢驗特定的營養結果,以提高飲食建議的準確性和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