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月份影響寶寶健康?北醫大跨國研究曝驚人結果

如果孕婦在妊娠期間曝露於一氧化碳濃度高的環境,可能導致寶寶罹患憂鬱症風險增加。(圖/臺北醫學大學提供)

打算懷孕生子媽媽們,如果想要生個健康的寶寶,絕不能輕忽懷孕期間所處的環境也可能影響寶寶健康。1項由臺北醫學大學參與的跨國研究發現,如果孕婦在妊娠期間曝露於一氧化碳濃度高的環境,可能導致寶寶罹患憂鬱症風險增加。

這項由臺灣美國韓國專家學者與「觀察性健康醫療數據資訊學會」(OHDSI)合作進行的「揭露生產季節曝露環境對疾病風險的影響」跨國研究,研究論文刊登在美國醫學訊息協會期刊(JAMIA)。

參與研究的臺北醫學大學全球衛生暨發展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烏斯馬(Usman Iqbal)表示,研究統計分析臺、美、韓3國的數據,共逾千萬人的資料平均年齡介於35至53歲之間,統計的時間從1979年至2016年不等,平均分析24年,最長達36年,其中臺灣資料庫橫跨時間達13年。結果發現孕婦產前所處環境與憂鬱症、第2型糖尿病等疾病風險高低可能有關聯性

烏斯馬博士指出,分析資料庫發現,如果懷孕前3個月適逢臺灣的10月、11月,也就是一氧化碳濃度相對高的時期,出生的孩子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會相對較高;而懷孕初期曝露於PM2.5較高的環境,如臺灣的9月、10月及12月,不僅提高妊娠高血壓風險,也可能導致小孩有高血壓及心房顫動之風險;而懷孕後期日照太少,影響維他命D吸收,就有可能增加妊娠糖尿病風險,進而影響小孩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烏斯馬博士強調,上述結果純粹是從資料整理分析而得,至於出生月份及未來可能罹患疾病之間的因果爲何,不在這篇研究的探討之列。

不過也有其它研究發現,生產前曝露的環境可能會影響胎兒發育,比如有些研究指出媽媽在懷孕期間如果罹患流行性感冒,寶寶出生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會增加;另外則是周產期曝露的環境,比如寶寶出生不久後接觸到過敏原病毒,將會影響日後免疫系統的發育。

烏斯馬博士表示,醫療保健數據分析爲科學領域發展帶來新的潛能,也爲世界帶來改變,上述「揭露生產季節曝露環境對疾病風險的影響」的跨國研究,就是美國史丹佛大學1名博士生將發想放上OHDSI的羣組上,吸引很多人興趣,進而組成跨國研究團隊才完成的。

近年來,臺北醫學大學致力於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在醫學領域的應用,並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包括觀察性健康醫療數據與資訊學會(OHDSI)。OHDSI總部設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集結全球各地研究人員並建立觀察醫療數據庫期能透過大規模分析來帶出健康數據的價值

烏斯馬說,當前全球醫療資訊量相當龐大,若能整理並分析,一定有助於推動醫學進步,增進人類健康福祉;然而,很多國家的醫療數據格式都不一樣,以藥品編碼爲例,臺灣是NHI code,美國是RX Norm,世界衛生組織是ATC;至於疾病編碼也一樣亂,臺灣是ICD,韓國是KCD,而英國則是READ,不易連結及加值使用。

OHDSI的做法,就是建立1套共同的語言結構,將醫院電子健康記錄數據庫轉換爲通用數據模型,形成1個放諸四海皆可的標準。若能使用同一標準語言來分析使用數據資料,將會大幅改善醫療和病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