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透視/中美關係和緩下的兩岸新局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2日通話後,北京沒有組織建制學者出來解讀通話意義和影響,但學者圈對中美關係仍有說法,圖爲2022年11月拜習在G20上會面。路透
在二○二三年十一月十五日的舊金山峰會結束後,中美關係漸趨和緩,但爭議丶齟齬與衝突仍多。四月二日,習近平與拜登舉行了電話會,長約一○五分鐘。拜登強調美國對臺灣的支持,但習指出,臺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對「臺獨」勢力的分裂活動和外部縱容,中國不會聽之任之!他希望美方要把不支持「臺獨」的積極表態,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
至於拜登,雖然明言「不支持臺獨」,但對於臺灣的表態仍然延續過去一貫「保持現狀」的基調,強調必須維持臺海的和平穩定,以及在南中國海維護法治和航行自由。這顯然是針對近期因「金門漁船翻覆事件」而造成的臺海緊張關係,以及中菲之間的南海對峙。拜登希望藉中美高層對話以緩解潛在的東亞危機。這也充分說明,儘管美方仍堅持構築「小院高牆」以阻止中國的高速發展,並防杜中國快速成爲新霸權。但現階段美國並不想與中國全面脫鉤,而且還要去風險,避免觸發臺海危機與南海戰爭。這是危機管控的基本作爲,與一些戰略分析人士預期的「中美大戰」,顯然不是同一回事。
既然戰爭不是美國當前的選項,民進黨政府在「中美共商決定兩岸關係」的大前提下,只能收拾起所謂「務實臺獨」的作爲與妄想,避免挑釁大陸的底線,激化臺海敵對情勢,並且改弦更張,積極尋求直接對話,以改善兩岸緊張情勢。在此前提下,下列的選項必不可免。
其一,五二○就職聲明要充分反映美方「不支持臺獨」的原則與立場,並積極尋求兩岸關係大和解。
其二,更換「金門漁船翻覆事件」決策官員,調整相關人事,回到九二共識,爭取兩岸對話新契機。
其三,避免再犯下任何意氣用事的決策錯誤,或故意製造爭端,更不要誤以爲美方一定會「無條件支持」。質言之,美方設定的「一中政策」與「維持現狀」,決不可任由民進黨政府自行解釋。美國自身利益考量纔是重中之重,這不是臺獨勢力可自由運作或憑空想像的。
其四,要重新補上「中美外交史」的大課,充分理解美國一貫的對華政策與具體的外交作爲,並且要避免誤判;更不可聽任美方戰爭掮客與極端政客的操弄,自取其辱!
其五,要重新認識中國大陸,體認中美大國關係基本格局。民進黨政府只有走出悲情的困結,打破「臺獨」的幻想,充分理解中國大陸改革與發展的內在邏輯,以及面對「全球南方」的領導地位與啓航角色,才能在中美共商的前提下,建立起客觀、積極、務實的中國觀。
其六,賴清德必須充分體會「四成選票的支持」意味「少數執政」,且必須「如履薄冰」。換言之,蔡英文時代的「五權盡攬」和「民選獨裁」已經一去不返。如果依然堅持執政的傲慢,一意孤行,其結果不但將面臨中共的武統威嚇,還可能面對美方的嚴峻制裁。果如是,那就真的是臺灣人的悲哀了!
(作者爲政治學者,曾任立委、監委、國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