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侵、抽脂、移發:特朗普傳記片《飛黃騰達》全美上映,引多方爭議 | 文化週報

每個週六,“文化週報”向你彙總呈現最近一週國外思想界、文藝圈、出版界、書店業值得了解的大事小情。本週我們關注特朗普傳記片《飛黃騰達》全美上映引發的爭議,NewJeans成員就欺凌指控發表證詞和2024法蘭克福相關內容。

性侵、抽脂、移發:特朗普傳記片《飛黃騰達》全美上映,引多方爭議

就在2024年美國大選正式開始前一個月,一部關於特朗普的傳記片《飛黃騰達》(The Apprentice)在美國上映。由於題材的特殊性,這部電影在當下這個時間點迅速引發多方爭議。

《飛黃騰達》講述了年輕的特朗普如何在臭名昭著的右翼律師和權力掮客羅伊·科恩(Roy Cohn)的指導下建立起他的地產帝國。影片由《名利場》雜誌長期記錄特朗普的記者加布裡埃爾·謝爾曼(Gabriel Sherman)編劇,伊朗導演阿里·阿巴西(Ali Abbasi)執導,在今年五月的戛納電影節上首映,收穫了讚譽也引發了爭議。

這部電影的製作與上映歷程可謂坎坷。在戛納首映後,特朗普便向片方發出了一封中止函,試圖阻止影片在美國銷售和上映。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爲影片中存在一系列有關特朗普的負面情節,包括他性侵首任妻子伊凡娜的場景——後者曾在離婚證詞中聲稱特朗普強姦了她,但日後又撤銷了這一指控——以及他服用安非他命、進行抽脂手術、接受頭髮移植等細節。據悉,影片開頭標有一則免責聲明,稱其中的部分內容是“出於戲劇目的而虛構的”。

實際上,這部電影直到幾個月前才找到美國發行商,並且至今仍未達成流媒體協議,這種狀況並不常見。影片最初的主要投資者是特朗普的堅定支持者、億萬富翁丹·斯奈德(Dan Snyder),據《綜藝》(Variety)報道,他原本以爲影片是對這位前總統的“討喜描繪”,因此感到憤怒,並以“創意分歧”爲由退出了這一項目。而部分好萊塢左派則認爲,這部電影中的同情性描述“給了特朗普太多氧氣”,將他“人性化”了。更大範圍內,在觀點日益極化的當下,依賴跨領域吸引力的公司與品牌顯然不願意與政治電影聯繫在一起。因此此前曾有評論稱,這部電影可能永遠無法面世。

《飛黃騰達》海報 圖片來源:豆瓣

影片在美國上映不久後,特朗普便在社交媒體上發表長篇大論,對這部影片進行了猛烈抨擊,稱其爲“卑劣的、誹謗性的、政治上令人憎惡的惡意中傷”,是爲了阻撓他的總統競選。特朗普競選團隊的傳播總監史蒂文·張(Steven Cheung)也在一份聲明中將這部電影比作哈里斯和民主黨對特朗普的政治迫害,是“好萊塢精英在十一月前的選舉干預,他們知道特朗普將重新奪回白宮並擊敗他們選擇的候選人,因爲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沒有奏效。”

導演阿巴西似乎並沒有被這些批評所困擾,在接受《衛報》採訪時,他堅持認爲《飛黃騰達》“並不是一部特朗普電影”,而是擁有更多的理解空間,“美國社會內置了一個系統,一種社會達爾文主義,這不是特朗普帶來的,也不會隨着特朗普結束。”編劇謝爾曼也表示,“它並不是爲了影響人們的觀念而寫的”,影片試圖不帶任何政治包袱地討論特朗普——儘管這在如今的美國也許是不可能的。

不過在當下這個臨近大選的時間點,這部電影無疑會深深捲入政治之中——在距離選舉日一個月不到的時刻,一部全美上映的電影裡生動描繪了總統候選人實施暴力性侵的畫面,這顯然會對選舉產生影響。出於各種顧慮,ABC和CBS都拒絕在大選辯論期間播放《飛黃騰達》的廣告,影片在華盛頓的首映式也只是低調舉行。

實際上,這在選舉歷史上並非首例。長久以來,人們將選舉年的好萊塢電影視爲“十月驚喜”——它可能會毀掉某位候選人,比如2004年上映的《華氏9/11》本可能給喬治·布什帶去毀滅性打擊,也有人認爲2012年上映的《獵殺本·拉登》是一個暗中幫助奧巴馬的計劃。至於這次的《飛黃騰達》,其現實影響仍是一個未知數。

NewJeans成員就欺凌指控發表證詞,稱應該道歉的人在逃避責任

10月15日,K-pop團體NewJeans成員Hanni出席韓國國會環境勞動委員會的監察會議,並被傳喚作爲證人,迴應了公司HYBE內部的職場欺凌和系統性歧視問題,她也成爲了首位在監察會議中出庭作證的K-pop偶像。

這一事件最初是在今年9月的一次YouTube直播被意外公開,在直播中,Hanni和幾位NewJeans成員都表達了對公司內部潛在欺凌行爲的擔憂,Hanni透露,她曾經偶然聽到另一團體的經紀人“無視”她,NewJeans向公司報告了這一狀況,但因缺乏證據而被駁回。

NewJeans成員 圖片來源:豆瓣

在監察會議上,Hanni詳細回憶了那次經歷,當時有三位另一團體的歌手和經紀人經過,她向他們打招呼,“在她(經紀人)離開的路上,她與我眼神交流,然後轉向其他人說,‘無視她,就像沒看到她一樣。’”Hanni進一步指出,這並不是“一次、兩次的問題”,自從出道初期以來,每當遇到公司高層,對方從未迴應她的問候,儘管她理解韓國文化中對長輩的尊重,但這種忽視仍讓她感到不尊重,而且這在公司內形成了一種不尊重的氛圍,這也是她出席國會作證的原因,“這是任何人都可能遇到的事,我站出來是因爲我不想讓其他人也經歷同樣的事情。”

HYBE方面對此迴應稱,儘管存在閉路電視錄像,但仍然缺乏決定性證據,因此會全力配合勞動部正在進行的調查,以查明真相,此外還表示公司將在未來“傾聽藝人的聲音並加強溝通”。

對於這場監察會議,韓國國內也出現了不少批評聲音,有人質疑Hanni的申訴是否值得作爲工作場所騷擾案件的證詞——與收入優渥的流行偶像在工作中的被忽視相比,更多面臨人權侵犯和最低工資問題的弱勢羣體無法發出自己的聲音。也有人指出,當Hanni出現在國會時,許多參與年度監察的議員、工作人員和關鍵證人表現得像粉絲一樣,紛紛與她合影,而忽視了自己的職責,使韓國國會淪爲了韓流粉絲見面會。

韓國主要反對黨共同民主黨議員、國會環境勞動委員會主席安浩永對此解釋稱,委員會選擇Hanni作證是爲了強調勞工的定義正在發生變化,他指出,由於技術進步,各種新型勞工出現,其中許多人未受傳統勞動法的保護,而這正是這場會議的爭議點之一,即以NewJeans成員爲代表的藝人是否符合勞動法規定的僱員資格——HYBE否定了這一點,因此這一問題亟待澄清。

另一方面,《紐約時報》早些時候的一篇評論指出,此次NewJeans事件進一步揭開了K-pop長久以來的勞資糾紛問題。一直以來,風靡全球的韓國流行工業都被視爲自上而下控制這一爭議模式的範例,偶像們很少打破固有形象和性格,爲了顯得完美而不斷付出努力,例如Netflix今年推出的紀錄劇集《流行星學院》,就進一步揭示了韓國流行公司打造明星團體的微觀管理模式——長期的訓練與競爭,以及充斥其間的批評和情感操弄。

但這次NewJeans的反抗似乎打破了這一模式,使幕後的高管拉鋸戰轉爲一場臺前博弈。此次事件引起了衆多韓國媒體和公衆的關注,作爲K-pop最有創意、最閃耀的新團體之一,NewJeans成立兩年以來在全球範圍內迅速取得成功,但如今她們的團體事業蒙上了陰影,許多觀察者認爲,HYBE可能會以越界爲由毀掉NewJeans團體或部分成員的職業生涯,Hanni也在聽證會上哽咽地表達了自己對此的失望,“那些應該道歉的人卻在逃避責任,這讓我很沮喪。”

“文學是對於數字時代下狂熱與分裂的解藥”:2024法蘭克福書展呼籲規範AI使用

2024年法蘭克福書展本週正在德國舉行,今年的書展再次強調了對於人工智能的關注。

在開幕式上,德國書業貿易協會主席卡琳·施密特-弗萊德利希(Karin Schmidt-Frederichs)表示,像法蘭克福這樣的書展正是假新聞的解藥,在她看來,書展的願景在於建立一個民主、多元、對話的論壇,以適於討論時代緊迫的政治社會議題,“書展上沒有機器人”,她說,“書籍吸引着人們——一次又一次,許多年輕讀者正處在閱讀狂熱中,無論他們是想沉浸在故事中,發現新事物,開啓新的知識世界,還是爲了基於仔細調查和清晰表述的背景信息來建立或驗證自己的觀點。”

而在這些議題當中,人工智能又是最爲矚目的。施密特-弗萊德利希認爲,人工智能固然可以提供支持和幫助,但它目前仍無法寫出不可預測的、發人深省的、觸動人心的、啓發性的內容。她進一步指出,“目前最常忽視的是,這些系統的能力是基於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數據盜竊”——受版權保護的文本和圖像已經並將繼續被用作AI訓練材料,而未經作者的同意,也沒有支付版稅,“這是不可接受的,歐盟人工智能法案是朝着正確方向邁出的第一步,但仍有許多問題尚未解決。”

具體到本次書展,主辦方進一步強調了線下空間的對話性——這正是AI無法取代的部分,書展總監于爾根·布斯(uergen Boos)提出,書展是一個人們可以持有多元觀點並與觀點相異的人進行有意義對話的地方,書展的特別項目“法蘭克福在呼喚”(Frankfurt Calling)就是試圖提供各種文化和政治視角的展示和對話。

土耳其裔英國作家艾麗芙·沙法克(Elif Shafak)在書展上發表了主題演講,她談到分裂世界的部落主義,“從烏克蘭到加沙,再到蘇丹”,她接着描述到十年前,最樂觀的人是科技樂觀主義者,他們承諾信息將是免費的,但如今我們卻淹沒在信息之中,“沒有時間去處理、吸收或是感受”。她認爲,文學是對於數字時代下狂熱與分裂的解藥,“文學思維不可能是孤立主義的,文學是將邊緣帶入中心。”

土耳其裔英國作家艾麗芙·沙法克(Elif Shafak) 圖片來源:豆瓣

法蘭克福書展是世界最大的圖書貿易展覽會,至今已有超過500年的傳統,二戰後於1949年恢復,定於每年十月中旬舉行,爲期五天,是推動圖書國際貿易和版權討論的重要活動。1976年起,法蘭克福書展設立主賓國制度,每年邀請不同國家擔任主賓國,展示並推銷該國的圖書文化,中國曾於2009年擔任書展主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