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青:僑務政策轉為「向下紮根」新方向
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徐佳青。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張庭瑜攝影
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徐佳青正在加東地區進行任內首度訪問,她昨晚接受中央社專訪談到僑務及僑教政策新方向指出,臺灣移民在海外已邁入第3、4代,如果沒有好的文化和語言傳承,他們可能就會「不見了」;因此,「向下紮根」將是僑務工作未來幾年最重要的政策方向。
在僑教方面,徐佳青強調,移民第3、4代在全新國度出生長大,不可能再使用過去傳統「注音符號」教學教材來學習華語;所以今後僑委會華語教材會轉移至「雙語教材」。
徐佳青說,僑委會目前已推出英華、法華、俄華、西班牙語、斯拉夫語、馬來語、越南語等7個版本的雙語教材,讓全球想學習華語的國際友人及下一代移民方便使用。這些教材會着重學習華語的「聽和說」,而非「讀和寫」;畢竟,未來包括AI在內有很多工具可以翻譯和協助華語閱讀寫作。
徐佳青這趟北美行先後走訪美國底特律、匹茲堡、華府等地,昨晚結束加拿大蒙特婁訪問,抵達多倫多;明天將出席多倫多臺灣文化節。
徐佳青指出,在和各地僑團僑教人士及青年團體交流活動中,不論是對傳統僑社或臺籍社團,她都清楚表達一個重要訊息,那就是要「往下紮根」;Move toNext Generation,將是未來幾年僑務工作最重要的政策方向。
徐佳青說:臺灣移民從早期1960或70年代迄今已移民5、60年,代表海外移民已從第1代進入到第3、4代,如果沒有好的文化語言傳承,很多移民可能會在第3、4代就不見了。因此,僑務工作正積極透過僑團自主性組織帶領檯裔移民下一代,建立領導能力和培養義工精神,鼓勵他們持續發展、傳承文化,在自己居住的國度扮演貢獻角色。
談到多倫多甫於9日至11日完成的首屆「海外青年文化大使」(FASCA)新生培訓,徐佳青指出,僑委會2011年起在美加創立FASCA,鎖定14歲至17歲新一代臺裔參與,13年來已培養出6、7000位FASCA;這幾年FASCA的成立範圍更持續擴展到亞洲、大洋洲等地;「多倫多是最近一個加入的FASCA分會,但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個」。
徐佳青說:「讓下一代用他們新的方式出發思考,在他們的國度學習,發揮新能量。這種僑務工作是走到新的方向,不再是走傳統路線。」
她表示,僑務工作轉移的目標,是要讓臺裔第3、4代對臺灣有更多認識,並在當地國家變成更有影響力、有更多貢獻的人,其中包括積極參與政治、競選公職等。
至於這是否會讓臺裔移民在身處國度面臨矛盾處境,徐佳青說:「一點也不矛盾。」
她表示,在移民社會的身分認同和忠誠,固然向着新國度,但並不影響文化傳承;「義大利人移民美國數百年,一樣在吃義大利菜,一樣有家族聚會,愛爾蘭人也有其傳統節日。日本、韓國、臺灣各有各的文化;我們帶着多元文化元素,在移民社會展現獨特性,又能對當地國家社會有貢獻,產生影響力,這是並行不悖的」。
徐佳青指出,在國家公民認同上,移民理當在當地國家扮演忠貞角色;然而,大部分臺灣移民同時也是中華民國國民,所以這種雙語過程,也是某種尋找認同的過程。
她說:「在全球化社會、移動的時代,如何爲自己找到定位非常重要。僑務會要在未來的時代,幫助下一代尋找自己的定位;不論他們將來是要在現在國度發展,抑或返回臺灣發展,我們都非常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