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倫式微何止在政壇
(圖/本報系資料照)
先言於前,本文所指僅限於社會科學門類的現象。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臺灣各大學各門類的碩、博士論文,都必然有「文獻探討」這個必要項目,但是,以我自己曾經閱看過的上百本論文來說,幾乎多數都是「鬼扯淡」,完全是不知所云的,而這樣的論文,通常也都能夠過關,讓人對臺灣的學術水準愈來愈感到憂心。
「文獻探討」當然是必要的,因爲唯有透過相關的文獻探討,才能窺見相關論題的整體脈絡,從起始、發展、重要論點、貢獻性、侷限性,溯其源流、察其變化,這纔是整本論文最堅實的基礎,而自家的論點也就建立在對這些文獻的具體探討、評論及反思之上。
但是,縱觀多數的論文的「文獻探討」部分,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下焉者就是自網路或圖書館的搜尋系統中,找出相關的論文篇目或書籍,洋洋灑灑、不擇精粗,一一羅列,只見作者及篇題,既無總括,又無分述,更乏檢討與反思,作者恐怕連論文都沒看過,就以多爲勝,企圖矇混過關。
近期,詳細批閱一位被檢舉論文有抄襲嫌疑的某個政治人物的論文,列了與題目相關的三類「文獻」,然後每類就是列出名姓與論題而已,一語未加,龍蛇混雜、濫竽充數,卻也能徼「人」之幸,獲得堂堂的學位。其中如果說沒有「放水」、「賣放情面」的貓膩,恐怕是沒有人會相信的。
中焉者,會從許多文獻中隨意挑選幾篇,作簡單卻不扼要的陳述,以交差了事,完全沒掌握到這些論文究竟提出了怎樣的問題、解決了怎樣的問題、其重要性如何、方法爲何、創見何在、侷限爲何。而通常這些文獻都與其後面的論文邈不相關。我曾審覈過一本論文,開章洋洋灑灑地詳列某一西方理論的源流、發展、重要論點,但是,整本論文裡卻是連一段與此理論相關的引用都沒有看到,就是拿外國理論來唬弄人而已。
上焉者,會將論題分類、扼要述其論點,但卻一無反省與批判,更遑論提出自家的見解,只是依樣畫葫蘆,步上別人的後塵而已。儘管也算是四平八穩,但卻明顯只具大學生的水準而已,是難以更上層樓,與於學術研究之門的。
臺灣的碩博士,「抄襲」的問題已是層出不窮,但卻往往因各種因素,查無實據,「引述不當」成爲最好卸責的託詞,頗引人詬病,但是粗製濫造,已經到了讓人不可思議的地步,拉低了碩博士論文的水準,卻是罕見有人關注,這也是令人駭異莫名的事。長此以往,學術根基不穩的臺灣學術界,除了空有一大堆的碩士、博士,能締造出怎樣的學術佳績,當然是會令人懷疑的。
論文抄襲固然是當今學界之恥,但論文水準的低劣,卻是少人聞問,反正一經取得學位,就自然可以魚躍鳶飛、海闊天空起來,也沒有人會去追究了,但是,學術衰敗、墮落的危機,就隱然藏於其中了,豈可不慎之又慎?
其實,檢驗一本論文的高低水準,「文獻探討」可以說是試金石,只要仔細觀察作者是如何處理這個項目,基本上就可以論定了,但是,目前的學界真的有人會去重視嗎?我是很難樂觀期待的。(作者爲退休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