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觀點-俄烏大戰下對臺灣經濟的衝擊
俄烏戰事波及全球能源供應及糧食生產,俄羅斯也威脅停供氖氣,大國博弈的結果,未來是否會影響臺灣的半導體生產,值得關注。圖/本報資料照片
俄烏大戰後,以美國爲首的西方社會及部分亞洲國家(以下簡稱西方國家)對俄國的種種經濟制裁,從美國禁入俄羅斯石油,到把俄羅斯踢出SWIFT,停止西方企業如麥當勞、甲骨文及美國銀行等對俄羅斯提供服務,再到沒收俄羅斯公民在西方的私人資產等,這些經濟、科技及文化乃至人身上的杯葛,已達二次世界大戰對軸心國家及其僑民等級別的制裁,因此,一次「準」第三次世界大戰實已開打。
相對於西方國家的制裁,俄羅斯也不示弱,也以諸如沒收或國有化西方國家在俄羅斯的資產、否定「不友好國家及地區」的專利權而逕予無償使用、將俄羅斯公民營對外的債務支付,得逕予有利的俄羅斯盧布匯率結算後,以盧布存入俄羅斯的專戶中,如此一來,盧布在大貶下,形同將外債一筆勾消。此外,對稀有金屬及氖、鎳的停供,亦已對全球高科技產業造成撼動,而石油及天然氣的短供也對世界的經濟及通膨產生衝擊。
在這彼此處心積慮要重傷對手的經濟戰中,誰能最後勝出,並非本文的重點;本文要嚴肅地指出,這次的準第三次世界大戰中,受傷最大且破壞最大的是世界經濟秩序及規則,其是否能於2030年前完成新秩序及信心的重建,不無疑慮。
另就近而言,在今年年底前,吾人就須密切注意俄烏戰事對世界能源、糧食及半導體的可能衝擊。
首先就能源來說,由於俄羅斯是世界第三大產油國,俄羅斯的石油與天然氣對歐洲來說至爲重要,中東國家對歐洲石油的輸出一時之間也無法填補此一缺口。再者,沙國近期內傳出非但不迴應美國增產的要求,而竟要與中國合作在中國遼寧省盤錦市增設日產30萬桶石油煉解廠,並可能以人民幣計價。如此一來,不但無助於美國幫忙盟國穩定石油價格的問題,同時,也爲美元石油的現有基礎上,埋下一個地雷。就美國的盟友而言,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是,石油的供給是否能穩定下來?價格是否能控制得好?
美國在這次經濟戰中,或許可以讓伊朗、委內瑞拉的石油重回市場,特別是伊朗的石油能夠供歐,惟如此一來,順了姑意而逆了嫂意的結果,也會讓如沙國等另以特案供油給中國,而中國在俄羅斯、沙國的強力供油下,應是最大受益者。當然,今年五月若習近平訪沙行程確定後,且若能談妥以人民幣結算,也可說是錦上添花。
近日傳出美國加州要發給每位居民4百美元,以補助他們支付高昂的油價兼做民生用品漲價下的補償,十分讓人羨慕,惟無論如何,對於石油輸入國家來說,都已是輸家。
其次,就糧食生產來說,它離不開鉀肥。現今世界鉀肥的生產,以加拿大、白俄羅斯、俄羅斯及中國爲前四大生產國。若俄羅斯及白俄羅斯對世界的鉀肥停供或減供時,就會直接地衝擊到歐洲、印度、第三世界國家的糧食生產,也必會直接的影響世界經濟與地緣政治。
臺灣每年進口不少穀物,而此次過年期間發生買不到雞蛋的風波,也與飼料價格的上漲而政府不希望蛋價隨之上漲有關。爲此,現今石油及糧食國際價格的上漲,確有輸入性通膨的可能。
就半導體制造不可缺的氖氣來說,俄羅斯是生產大戶,若俄羅斯的氖氣供應出現問題後,因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鋼鐵生產國,而氖氣是鍊鋼的重要副產品之一,生產後,雖須再送日本精煉爲99.99%高純度氖氣,方能供半導體業使用,然無論如何,世界半導體生產是繞不開氖氣,而氖氣原料生產,又有可能繞不開中國。
大國博弈的結果,是否在不久的將來也直接波及臺灣的半導體生產、乃至股價及股市?尤須密切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