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減碳有利發展高品質經濟
雖然全球仍在陷入疫情抗爭中,但北京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政指出,極端天氣頻發也警示氣候變化是人類更長期、更深層次的危機,除了提醒疫後重建要走綠色復甦的道路,也認爲大陸官方提出的碳排放不再增長、碳中和是順應全球低碳發展的大勢,也是倒逼經濟走向高品質發展道路的戰略。
中國華能集團董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舒印彪也表示,要實現碳排放不再增長、碳中和,大陸能源電力行業任務最重、責任最爲艱鉅,也將承擔主力軍的作用。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統計,2019年中國的碳排放總量是113億噸,能源領域碳排放是98億噸佔87%。其中電力行業的碳排放是42億噸,佔全國碳排放總量的37%。
據界面新聞引述舒印彪指出,未來以新能源爲主體的電力系統將發生革命性變革,研究顯示按照雙碳目標,預計2060年大陸的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83%,電能消費比重達70%,新能源發電裝機將達到50億瓩,新能源發電量佔比由目前的8%提高到60%以上。
李政認爲,與歐日等國家地區相比,大陸面臨的減碳壓力更爲巨大,主要是因爲大陸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與美歐日等發達國家相比,大陸要從碳達峰到實現碳中和的時間要短得多,因此,要付出更加艱苦的努力。但他認爲,能源低碳轉型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但同時也會帶來新的增長點和新的就業機會,支撐高品質經濟發展。
如按照北京清華大學的測算,要實現2度C目標(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2度C以內)的轉型路徑,2020年到2050年能源系統需新增投資約100兆元(人民幣,下同),佔GDP的1.5到2%,而要實現1.5度C目標,需要新增投資約138兆元,超過每年GDP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