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陸用和平方式改變現狀 美大選前對臺步步進逼「切香腸」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6日舉行「解析2024年中共全國兩會」座談會。(陳冠宇攝)

大陸兩會正在進行中,未來兩岸關係動向備受關注。學者認爲,總統大選後大陸對臺步步逼近,想要用和平方式來改變現狀,我政府面臨巨大壓力。此外,在不觸動美國及國際利益下,大陸將把美國大選前視爲「戰略機遇期」,對臺步步進逼「切香腸」。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6日舉行「解析2024年中共全國兩會」座談會,政大國關中心主任寇健文與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賢都談及兩岸議題。

在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刪除過往慣例出現的「和平統一」用詞,引發外界揣測。但寇健文強調,自「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總體方略」提出以來,儘管相關表述或迴應在字面上略有不同,但大陸對臺政策都具有很強延續性,雖然過程中會「進兩步退一步」,但總體方向未變。

寇健文續指,短期是因應環境需要所做的權變,如果只是策略性、戰術性的轉進,並不代表對臺有結構性轉變。他認爲,大陸現在對臺是步步逼近,積小勝爲大勝、從量變到質變,想要「用和平方式來改變現狀」,如此臺灣政府壓力會更大。

王信賢分析,總統大選之後大陸的各種行動,首要目標是對520就職演說施壓,其次是測試蔡賴團隊在交接過程的態度,最後是測試國際反應。由於拜登政府不希望臺海問題成爲大選主軸,因此在不觸動美國及國際利益下,大陸將把美國大選前視爲「戰略機遇期」,對臺步步進逼「切香腸」。

值得注意的是,王信賢指出,今年對臺工作會議提及「鞏固擴大國際社會堅持一箇中國的格局」,他認爲,中共近年致力於歷史詮釋權與話語權,包括在國際場合針對開羅會議、波茨坦宣言、舊金山和約、聯合國2758號決議案等進行歷史宣示。

此外,關於對臺法理鬥爭、法律戰,王信賢說,本次兩會雖無相關議程,但大陸對這些法律應都已有所準備,隨時可能推出。例如,反分裂國家法可能更明確所謂「採取非和平方式」,並將習近平的對臺政策思想、總體國家安全觀涉臺內容寫入;促融法律方面,則需注意是否推出兩岸經濟社會融合法。

王信賢還指出,因對賴清德不信任,北京對賴政府將是全面性的觀察,而不限於其兩岸與外交政策,還包括「文化去中化」等各方面政策。寇健文則認爲,兩岸的私下溝通(如密使)能避開民意壓力,否則只透過美國處理,臺灣戰略自主空間會被壓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