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對臺以灰色行動小步前進

(圖/Shutterstock)

2027建軍百年目標相較於2035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後者纔是中共中央的上位戰略目標。對北京而言,把握國家發展黃金十年、擴大與鞏固國際戰略話語權及綜合國力,以期「不稱霸全球之亞洲區域強權」纔是中國大國戰略的核心。

在這樣的戰略位階關係下,軍事行動必須配合中國國家發展戰略,而非打亂國家戰略佈局。2027中國建軍目標應是着重於建立強國軍隊應有的遠海部署與機動勤務能力。在手段上,強化綜合運用未達戰爭條件的「灰色地帶」及「認知作戰」以實現次要目標。

當前北京在戰爭未必能速勝的條件下,更多地是採取灰色地帶行動以及擴大認知戰等手段以獲取階段效果:

一、發展灰色地帶襲擾。在顧及綜合國力限制與國家整體發展的大局下,中國軍隊正逐步與海警及海事等單位建立聯合行動能力。在臺海區域,中國軍警民兵以軍演、聯合巡航、結合抽砂、斷海纜等方式,對臺海進行全面施壓。階段目標是建立中國軍事力量在臺灣周邊的常態性存在,強化對海峽區域的實質控制,爲臺灣海峽「內海化」創造條件。在東海和南海,中國軍警民各單位同樣透過常態巡航,強化在該區域的影響力和存在。

二、發揮認知戰效果。中國的灰色地帶行動對現況而言,比戰爭更令國際社會感到棘手。畢竟灰色地帶行動並非戰爭行爲,國際上的反制工具實爲有限,若以軍艦對抗,擦槍走火的風險甚高,若以海警或海上民兵對應,西太平洋國家的準備則遠不如中國。因此灰色地帶施壓的手段往往能得到認知戰的效果。

以中國對臺灣的認知作戰爲例,中方依不同對象塑造不同訊息分衆投放,一方面持續分化臺灣社會對於國家前途的共識、削弱國人投入國土防衛的決心;另方面則對區域及國際傳達臺灣屬於中國領土、臺灣社會期待統一的意向,以降低國際社會對臺灣國際地位之支持;或者將臺海發生衝突的責任歸咎臺灣本身挑釁或美國因素。

現階段北京發起戰爭的風險遠高於可能利益。故不只美臺需要控制衝突風險,北京同樣有規避風險,把握機會振興經濟、落實國家發展目標的動機。

因此,現階段北京對兩岸關係發展的想像,更傾向「維持現狀」,以灰色行動和認知戰等手段「小步前進」,能獲得階段成果足矣。一來符合國際社會對臺海和平的關切,二來相較於2035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的國家,急統並非現階段北京首要國家目標。武統臺灣只有在極度意外,也就是美中臺三方均無視彼此紅線及底線的情況下才可能出現。

(作者洪奇昌爲海基會前董事長、李國正爲國際關係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