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臺鐵「風險管理」 事故主因

臺鐵445次普悠瑪號前天晚間於和平站南端撞擊地震造成的落石,導致第一車北邊2軸出軌。圖/臺鐵公司提供

臺鐵普悠瑪號前天擦撞地震造成的落石,導致第一車廂北邊兩軸出軌,所幸沒有翻車。學者認爲,此次事故最大原因就出自於臺鐵「風險管理」,隨着地震跟氣候變遷的變數愈來愈明顯,路段風險狀態已與過去不同,應全面重新檢視各路段脆弱及風險程度,提前做好準備,否則下次恐釀嚴重出軌事故。

成大交通管理科學系主任鄭永祥表示,臺灣地震日趨頻繁,加上氣候變遷等因素,包括邊坡及地質脆弱度等都會比較明顯,環境變化可能使原本無風險路段轉變爲高風險,臺鐵應全面重新檢視東部各路段脆弱及風險程度。

鄭永祥表示,此次會發生列車撞擊落石,最大原因就出自臺鐵「風險管理」,臺鐵應趁機全面重新盤點餘震好發路段,掌握路線兩旁潛在風險。短期就是增加巡檢次數,出車前確認安全無虞,必要時慢行,甚至是調整班次,中長期除了加強防護工程,也可搭配偵測設施。

臺大土木工程學系交通工程組教授張學孔表示,過去在智慧鐵道規畫有分爲兩個層次,一是針對敏感邊坡可能產生的落石及移動,運用光纖、空間資訊系統建立偵測系統;二是當落石出現在軌道影響行車時,透過影像辨識、車上雷達、光達提出警告,讓列車提前因應。

張學孔強調,地震造成的土石崩落有可能還會再發生,交通部科技及資訊室、鐵道局都有獲得中央提供的應用5G、AIOT技術提升軌道安全專案,應儘快把這樣的警示系統變成建設計劃,普遍實施。

交通學者、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認爲,強震後面對餘震不斷,若風險控管不足,就有可能造成嚴重出軌事故,臺鐵公司更應加強風險預防,尤其是沿線沒裝偵測預警設備的路段,應加強空拍機及人工巡檢,並即時回報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