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紅2千億副廠大餅 國際車商攻臺搶食權利金

帝寶總裁許敘銘從黑手學徒起家,打造汽車頭燈王國,如今卻被各大國際車商盯上。(圖/報系資料照、宋岱融攝)

「國際車商要來收保護費了!」賓士原廠德商戴姆勒之前跨海來臺,狀告車燈龍頭「帝寶工業」侵權,一審帝寶工業判賠3千萬元,並須銷燬模具,惹得國內生產「副廠件」的汽車零件大廠,幾乎全都皮皮剉。

本刊調查,國內的汽車「副廠件」一年商機高達2千億元,在國際車商成本提高、獲利降低的現況下,過去一年來,福特雷諾寶獅雪鐵龍、BMW及VOLVO等「集體」襲臺,申請專利項目暴增,一名國際車商高層透露,「聽說有一個國際法律集團向國際車商釋出訊息,表示可協助來臺訴訟目的很可能是要逼臺灣的汽車零件大廠開始支付權利金,這就像鯊魚嗅到鮮血般蜂擁而至。」

戴姆勒(Daimler AG)爲了賓士E系列車款所用的W212型頭燈,跨海控告臺灣車燈龍頭「帝寶工業」(帝寶)侵害智慧財產權,去年一審判決出爐,帝寶遭判賠三千萬元,並須銷燬模具等成品和半成品。據悉,帝寶隨即下架及停止生產該型頭燈,並選擇上訴,明年初二審判決即將出爐;外傳帝寶一度提出「支付權利金」的和解條件,不過可能因爲「價碼沒談攏」而未被對方接受。

本刊記者致電戴姆勒法務部門詢問此事,對方僅表示︰「侵害智慧財產權不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提告是爲了維護公司權利。」並強調未來面對類似侵權事件「不排除這種(提告)可能。」也就是說,戴姆勒在臺尚有專利時效的百餘款設計,都可能是提告目標。

汽車零件產業爲臺灣經濟命脈之一,馬英九在位時曾前往參觀相關車廠。(圖/報系資料照)

委託代工 默許售零件

除了遭戴姆勒控告侵權,法國燈具大廠Valeo也在去年提告帝寶,稱帝寶侵害該公司新式專利,一審帝寶被判須賠四百四十多萬元,目前二審中;韓國現代汽車日前則在美國控告帝寶美國子公司侵權,帝寶今年五月初公告表示,雙方已經達成和解。

一位熟悉汽車零件運作的車商退休高層直白地說:「除了頭尾燈組,其他諸如前後保險桿鈑件、後視鏡等俗稱『副廠件』的外觀零配件,都有相同的問題,這個(帝寶被控侵權)影響到的是國內好幾家上市公司。」難怪帝寶判賠的消息一出,國內生產「副廠件」的汽車零件大廠幾乎全都哀哀叫、皮皮剉。

「所謂『副廠件』就是山寨品,坊間『副廠件』是否違法的差別,就在於有沒有經過原廠『默許』。」該退休車商高層進一步指出,國際車商在開發新車的時候,爲了避開各種「反托拉斯法案」(防止商業壟斷行爲),一定會開出所需零件規格,並找來幾家汽車零件大廠代工生產(OEM)。

「通常國際車商都會默許或直接白紙黑字載明,例如在新車上市滿三或五年後,這些OEM廠商可以對外銷售該款頭燈,但不得打上原廠的商標;有的則會規定販售年限,有的是會限制數量,數量到了,OEM廠商就必須自行銷燬模具或繳回原廠。不過,不管是哪一種規定,國際車商大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太會追究,這就是所謂的『灰色地帶』。」該退休車商高層透露。

一名汽車零件業者表示,早期帝寶就曾經幫賓士代工過幾個車型的頭燈,但不包括W212型頭燈在內,「因此,帝寶生產的『副廠頭燈』就談不上所謂的原廠默許,在原廠眼中是完全的山寨品,加上帝寶在副廠頭燈界的佔有率極高,市場又以歐美爲大宗,自然引來原廠的注意。」

法國燈具大廠Valeo去年也來臺提告帝寶侵權,一審帝寶判賠400多萬元。(圖/翻攝自Valeo)

銷燬模具 恐成爲判例

根據臺灣車輛工業公會統計,臺灣近年汽車零件外銷總額皆超過二千億元,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帝寶;此外,堤維西和東陽等車燈、塑件大廠,也是大咖之一。替國際車商OEM的同時,這些汽車零件大廠也會鎖定國內外的熱門車種,生產「副廠件」,提供經銷商採購。從事維修德系進口車的汽車達人楊欣儒表示:「副廠件的流通與否,會直接影響到車子銷量。」

擅長專利權的證揚國際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江明軒分析,戴姆勒提告帝寶侵權一案中,帝寶必須賠償三千萬元,其實並不多,「銷燬模具的部分纔是重點,目的就是要讓其成爲指標性判決。」他認爲,只要此例一開,其中的危機不僅僅在汽車零件,包含手機零件、配件等產業都能適用。

「戴姆勒告帝寶一審勝訴後,國內汽車零件大廠陸續都聽到『已有國際法律集團向國際車商釋出訊息,表示帝寶一案將成爲指標性判決,未來可以協助來臺訴訟』的風聲!」一名國際車商高層透露,「近來國際車商不約而同來臺申請專利,很可能是要逼臺灣的汽車零件大廠開始支付權利金,這就像鯊魚嗅到鮮血般蜂擁而至。」

獲利降低 開告闢財源

根據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統計,二○一九年外國人來臺申請專利件數高達四千五百九十六件,較前一年增加二○%,外國人申請專利件數首度超過本國人。智慧財產局副局長廖承威指出,從前十大外國專利申請案來看,有超過一

半是來自美國、歐洲、日本的大車廠,其中福特、雷諾、寶獅雪鐵龍和BMW的申請案多達百件以上。

瑞典車商VOLVO雖然僅有六十八件,但比起二○一八年的十四件,卻是「暴增」四倍。

本刊記者查詢發現,這些國際車商新增的申請案,都是頭燈、尾燈、保險桿和後照鏡等外觀可以明顯判別的「設計類專利」,對於國內汽車零件大廠,很可能都是「侵權未爆彈」。

對此,廖承威表示,車輛照明設備的申請數不升反降,因此還沒辦法看到戴姆勒控告帝寶一案是否已經開始發酵,「如果涉及汽車外觀的頭燈、尾燈、保險桿、鈑金件,因爲修護目的是要復原外觀,因此幾乎沒有設計的自由度。」

爲何在臺行之有年「副廠件」,國際車商直到近年才如雄獅初醒般,爭相來臺爭取權利?一家專營德國車零件的業者打趣說︰「應該是原廠要來收『保護費』啦!」另一家業者更露骨地說︰「賣這麼久纔來告,就是要等你賣出一定的量,談判時纔有籌碼。」

「近十年來,消費者愈來愈刁鑽,車商不得不投入更多資金,開發更多車型,例如雙B和AUDI等車商,每個品牌旗下各有二、 三十種車款搶市;在銷量下滑、成本提高、獲利降低的情況之下,車商自然要另闢財源。」一名資深汽車產業人士進一步分析。

該人士點出,「國際車商陸續投資數百億美元研發電動車,在頻頻大額支出的情況下,看到這些『山寨零件廠』爽吃肉卻連湯都不願回饋,當然會採取收割的行動,想向汽車零件大廠收取高額『保護費』。」產值高達二千億元的臺灣「副廠件」,自然成了「待宰肥羊」,恐影響零件廠獲利及股價,波及數萬投資人,而以後消費者購買零件,也可能要「多付一點」。

面對國際車商集體來臺申請專利,國內汽車零件大廠陷入恐慌的傳聞,在專利領域浸淫多年的廖承威正面解讀表示,國外企業選擇來臺進行專利佈局,正是因爲臺灣企業的研發能力相當強,臺灣智慧財產權保護的環境也十分健全。

專家建議 談判打羣戰

「如果國內企業在沒辦法取得專利授權的情況下,可以整合產業一條龍來增加談判籌碼,像頭燈部分可整合燈座、發光元件、光學元件等廠商,以打羣體戰方式提升品質進而取得專利授權。」廖承威大膽倡議,「再者,新貿易戰打的就是智財戰爭,因此最好提撥預算成立『IP部門』,控管專利申請品質及處理專利紛爭,協助專利相關問題。」

江明軒也建議,汽車零件大廠未來除了真的需要成立IP部門,最好也能推動「維修免責條款」。今年四月,包括邱議瑩在內的二十七位立委,提案修正「專利法第一百三十六條草案」,增加「維修免責條款」,讓消費者和臺灣汽車零組件產業能在不違法專利法的情況下,生產、銷售、使用未經原廠的授權的副廠零件,讓汽車能夠維持既有功能及恢復外觀,這也給了「副廠件」大廠一線生機。

更多 CTWANT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