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臺北房價變化 他後悔沒早生30年:差4戶!
根據內政部公佈的資料,臺北市房價所得比爲15.29倍,換言之得不吃、不喝15年才能買得起房子。近日就有網友研究了北臺灣房市歷史,感慨負擔是一代人比一代人更沉重,短短30年間臺北、新北有殼難如登天,只後悔太晚出生,「早生30年,少奮鬥30年。」
網友日前在Mobile01貼文,表示花了些時間研究房市歷史,發現在1986年以前,一般受薪階級是買得起臺北市的房子,只要不是太好的地段,大部分都加減能負擔,加上當年所得成長速度飛快,民衆10年左右付清房貸並不是件非常難的事。
從1986年至2005年,臺北市房價開始大幅上漲,房價所得比翻倍,不過對領中高階薪水的專業人士來說還是不用費太多力氣,受薪階級也能入住新北市,「只是買了房已經很難10年清房貸,都要20年了。」
2005年以後,房價持續上漲,這時除非真的很有錢,否則北市完全買不起,連頭期款都很難付得出來,受薪階層更是連桃園都不一定能負擔,「房價所得比是民國75年(1986年)以前的4倍,是民國75-94年(1986-2005年)的2倍!」對普羅大衆來說,買房只能選位置不好的地段,還清房貸至少得花上30年。
做完了大臺北地區房市回顧,網友內心是充滿感慨,「早生30年,少奮鬥30年!」他的結論是,如果現在有買1戶房的能力,那在爸爸的年代可以買2戶,在爺爺的年代更可以買到4戶!
不過多數網友直言,這本就是社會發展必然的結果,抱怨也沒用,「生對家庭少奮鬥30年,每個世代都是一樣,活在當下最重要」、「我爸早生30年,現在也還在奮鬥」、「你現在還不趕緊買幾間放着,不然30年後你兒孫會怨你的」、「人生本是漫長的『家族接力賽』,你們不要整天上網抱怨祖父跟老爸的無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