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女兒防內耗:這不僅關乎成績,還是整個青春期的重中之重

青春期的女孩,正在經歷着各種精神內耗。

家長及時發現和疏導,才能幫助孩子恢復能量,順利度過這段特殊時光。

作者 | 土豆媽

我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我的學霸女兒也會厭學。

要知道,小學整整六年,她都沒讓過什麼心。

我操

學習上,她一直都是班裡的尖子生,每次接她放學,都有一大羣媽媽向我投來羨慕的目光。

習慣上,她不用我提醒和催促,到家就自覺寫作業,睡前整理書包,不熬夜不賴牀,省心極了。

那時我常常感嘆自己運氣太好了,生了個“天選之子”。

可自打女兒上了初中,就像變了個人一樣。

她的情緒起伏很大,脾氣也很衝,有時我隨便說幾句就能把她惹炸毛了。

更要命的,是她的成績開始嚴重滑坡,從前幾名直接掉到了十好幾名。

碰巧有次,我出差半夜纔回來,本就身心俱疲,剛一開門就看到女兒在玩手機,作業一個字沒動。

我一下子情緒就爆發了,指着她的鼻子開始罵,話說的很難聽。

我以爲女兒會跟我大吵一架,可她卻始終默不作聲,只是兩眼蓄滿淚水,過了好一會,她好似積壓了很久一樣,開始嚎啕大哭:

她的這些話,讓我驚愕之餘又手足無措。

我好怕,這孩子就這樣廢了。我也真的很想知道,以前那個懂事上進的女兒現在這是怎麼了?

帶着滿肚子的疑問和擔心,第二天我專門請假跑去諮詢了一位學心理學的朋友。

一番交流才知道,女兒的厭學和擺爛,並非是不努力,而是陷入了精神內耗。

青春期的她,內心正在被各種焦慮、糾結、恐慌的情緒撕扯着。

家庭內耗

教育專家錢志亮曾遇到一個案例。

有個女孩,寫作業總是慢吞吞的,還老是出錯。

後來瞭解了她的家庭情況才知道,女孩的父母關係不和,經常吵架,母親總是遷怒於她。

在寫作業時,只要她有一丁點不對,母親就開始打罵她,還埋怨說供她讀書沒用。

這導致女孩每次寫作業都變得膽戰心驚,生怕自己出錯,可結果卻錯得更多了。

最後,女孩越來越反感寫作業,每天都鬱鬱寡歡,甚至產生了厭學的情緒。

現在回過頭來看,這其實也正是我和女兒的真實寫照。

因爲女兒小學的“完美”,讓我無法接受她的一丁點問題和瑕疵。

進入初中後,學業變複雜了,競爭也更加激烈了,再加上到了青春期,女兒的身體和心理都在發生變化,她的壓力已經很大了。

我卻只死盯着她的成績,忽視了她的情緒和心理。

剛開始,我還能強忍怒火,假裝着心平氣和地和她擺事實講道理。

可看着她一直退步,整天一副頹廢的樣子,我真是焦灼難耐。

於是我一遍遍提醒她學習的重要性,告訴她“應該怎樣怎樣”,哭訴我爲了她有多辛苦。

我對她,漸漸多了許多的挑剔和指責。

但情況並沒有好轉,反而愈演愈烈,各科老師都來跟我投訴,說女兒上課走神、睡覺、作業糊弄......

我和老公又常常因爲這些問題吵架,整個家裡烏煙瘴氣的。

女兒自小就懂事,雖然嘴上沒說,心裡肯定早就飽受折磨了。

而女兒抗拒學習的背後,正是因爲家裡的這些爭吵、指責、負能量,讓她陷入了內耗。

記得女兒剛進入初中時跟我說過,她很想好好聽課,可不知道爲什麼老是走神。

她說自己會想東想西,糾結各種問題:考不好怎麼辦,自己會不會讓父母失望,大人吵架是不是都是因爲她......

當時我卻固執的認爲,她是在給自己的懶惰找藉口,而忽略了她內心的焦慮和痛苦。

爲了防止女兒的情況變得更加糟糕,朋友很真誠地給我提了4個建議,讓我一定要照着做:

當我逼着自己一點點去改變,今年這學期,女兒的情況才漸漸有了好轉。

最主要的是,她的精氣神好了許多,臉上也恢復了孩子該有的笑容和朝氣。

社交內耗

《兒童心理學》魯道夫曾說過,同伴友誼對孩子的影響力很大,到一定年齡後,甚至將漸漸超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青春期,就是孩子迫切想要擺脫父母,渴望同伴友誼的階段。

而女孩間的友誼,是比男孩更敏感更復雜的。

因爲女孩的前額葉功能發育快,更善於捕捉到周圍的細節變化和他人情緒。

所以她們心思更細膩,情感更豐富,這也意味着她們更容易在社交中受傷。

同伴的一句話,一個眼神,或者一個有意無意的舉動,都可能會讓女孩陷入內耗,產生自我懷疑。

爲了去迎合同伴,她們常常還會做出一些讓自己不開心的舉動。

記得有一次,女兒突然收到了同學的消息,邀請她去參加生日聚會。

可女兒已經提前訂好了那天要去科技館的票了,那個科技館還挺難約的。

她第一反應就是拒絕,可消息還沒發出去,她又開始猶豫了。

我見她愁眉苦臉,上前一問才知道,她糾結半天就是在擔心:

她思前想後,在手機上刪刪改改,最後還是答應了對方。

以前我心心念念都是女兒的學習,卻忽略了“同伴壓力”是女孩在青春期的一大挑戰。

李玫瑾教授曾講過一個案例。

有個女孩新交了一個朋友,這位朋友說自己被別人欺負了,讓女孩幫着一起去出這口氣。

女孩明明知道這是不對的,卻還是硬着頭皮一起去了。

後來事情鬧大了,女孩也被要求賠償8萬塊。

後來我看《女孩們的地下戰爭》一書才知道,原來女孩天生對同伴的服從性更高,也更容易遭遇關係攻擊和社交排斥。

男孩之間,有什麼矛盾,多數就是幹一架,然後快速翻篇,又勾肩搭背在一起玩了。

而女孩之間,卻會生悶氣、鬧彆扭,彼此看不順眼,甚至互相排擠,最後發展到欺凌,這對她們的身心傷害都是巨大的。

那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避免女孩陷入社交內耗呢?

要讓女兒明白,總以爲大家在關注你笑話你,其實只是一種錯覺。

不要過度在意別人的眼光,也不需要像別人證明什麼,我們是爲自己而活。

以前我從沒正視過社交給女兒帶來的壓力。

從那以後,我會趁女兒心情不錯時,和她聊天談心。

目的就是幫她辨別,什麼是正常衝突,什麼是社交欺凌,順便引導她如何面對這些特殊的情況,告訴她我和爸爸永遠會堅定地站在她這邊。

我們一定要告訴孩子,戒掉“友情腦”,不要用討好的方式去交朋友;

勇敢拒絕,表達憤怒,對合理的要求堅決說“不”;

但凡是消耗你、打擊你、見不得你好、傷害你的,都是毒友誼,都要防備並且遠離。

早戀內耗

《少年維特之煩惱》中有這樣一句話:哪個少女不懷春?哪個少男不鍾情?

青春期女孩,對異性產生懵懂的情愫,有興趣有好感,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但就怕她們因此心神不寧、患得患失,甚至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最後失去了原則和底線。

《養育女孩》一書中,有個叫小西的女孩便是這樣。

在14歲那年,她去參加同學聚會,喝醉了酒就跟一個喜歡男生髮生了關係。

可是後來她卻發現,那個男生根本不喜歡她,還到處宣揚他們之間的事,言語之間充滿了鄙夷和嘲笑。

小西因此很受傷,從此她就自暴自棄,開始瘋狂酗酒,再也沒有心思學習,成績自然一落千丈。

她整日把自己打扮得很妖豔,甚至故意去勾引別的男生。到了17歲,她已經跟7個男生髮生過關係了。

青春期女孩與異性的相處之道,是需要父母耐心指引的。

首先,性教育必不可少。

環顧身邊的女孩你會發現,她們發育都越來越早了。

可很多父母因爲尷尬或者忽視,從來不和孩子談身體發育、性教育的話題。

你越是諱莫如深,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就越是強烈。

所以我們應該提前給孩子科普這些知識,讓她們對此有正確的認知,學會珍愛和保護自己的身體。

其次,不苛責,而是設立底線。

黑幼龍的女兒立俐,從小性格活潑膽子很大,小學五年級她就開始打扮,早上5點起來卷頭髮、化濃妝。

到了初中,又開始“談戀愛”,一連換了好幾任男朋友。

對女兒的早戀問題,黑幼龍和妻子沒有過多的苛責和干涉,只是給女兒定了一個底線:毒品和性是不能觸碰的。

正因如此,女兒沒有做出什麼出格的事,平穩度過了青春期。

當你發現孩子有了早戀的跡象,比如說收到情書、愛慕某個男生,千萬不要表現得如臨大敵,又打又罵的。

你越是緊張,孩子越是會想方設法隱藏,什麼都不讓你知道。

所以我選擇找個開心的時機,坦誠布公地和女兒聊一聊,說說自己年少時的情感,順便給她設立底線,比如不碰酒精和毒品,9點之前必須回家等等。

最後,發揮父親的力量。

心理學家曾經說過,在父愛缺失的家庭中,女孩更容易早戀,發生不當關係。

如果父親能常常鼓勵女兒、認可女兒,她的自我價值感便能更好地建立起來。

如果父親能好好愛自己的妻子,女兒便能瞭解到親密關係中愛的樣子。

父親在這方面一定要發揮作用,記得不要否定和打壓孩子的情竇初開,要做領路人,而非攔路虎。

有句話說,成績好的孩子忙着學習,成績差的孩子忙着內耗,這話一點也不假。

很多時候,拖垮孩子的往往不是現實中的困難,而是腦海裡的焦慮和心理上的內耗。

美國著名心理學教授霍金斯曾提出過一個“能量層級論”。

我們每個人都活在不同的能量層級裡,層級越高,精力越充沛。

層級越低,越是會覺得無聊、乏味、萎靡不振,嚴重的就會出現心理問題。

如果你家孩子也和我女兒之前一樣,上課走神、拖延磨蹭、精神渙散、情緒多變,一定要警惕,要看看她是不是因爲某種原因陷入了內耗,導致能量不足了。

這個時候,幫她擺脫內耗、恢復能量纔是教育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