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衣尚中國》第五期呈現“雅韻之美”
潮流易逝,風格永存,中國古典文化之美的精髓在於雅,在於韻。《衣尚中國》第五期“雅韻之美”就帶領人們從南宋才女的衣櫥中,從古人的長裙雅步中,從音樂人張信哲收藏的旗袍中,發現和品味這份簡約、清透、樸素、內斂的東方雅緻。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綜藝頻道推出的大型服飾文化節目《衣尚中國》正在熱播,節目以審美的視角探尋服飾背後的文化,展示了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的魅力與神采,讓觀衆看得欲罷不能,每一期過後都是“全網催更”。而《衣尚中國》第五期“雅韻之美”也在人們的期待之中播出,不僅展示了中國服飾的典雅風韻,傳統禮儀的儒雅風範,還深入中國文化的精神內核,揭示了“雅韻”是衣品,更是人品,關乎情懷與境界,引領觀衆去發現和創造美,整個節目讓人芬芳盈懷,餘韻留存。 1 定格歷史中的“雅韻”一刻 《衣尚中國》第五期,繼續以中國審美意向爲主題,從社會思想、民生經濟、審美變遷的角度,綜合解構服飾文化,並在“歷史空間”、“匠心空間”、“創演空間”三個時間維度進行擴展。 主持人李思思在“歷史空間”中,手持照相機,尋找、定格中華悠久歲月中的“雅韻”一刻。她的採風第一站受到了當下“國風美少女”的啓發,來到了以風雅著稱的宋代,現場“開箱”南宋才女黃昇的衣櫥。作爲當時引領時尚的“南宋一姐”,黃昇的衣服卻以素雅爲主,多是低飽和度的色調和舒適的色彩,而楊彩鈺扮演的南宋黃昇則公佈了自己的“穿衣指南”,原來,她着裝的顏色借鑑了草木之色,草木凝聚了世間精華,清淡深遠,彰顯着人的品格和氣度。黃昇的衣物看似質樸,但是做工極其考究,衣襟處的纏枝菊花紋樣讓人聯想到“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小更清”的詩句,讓人感受到穿衣人冷逸清香的氣質。
而李思思的第二站則探尋了陸游和唐婉的風雅愛情,從他們互贈的金釵、玉佩中體會古人對於情感的深遠寄託。而“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猶在,錦書難託。莫,莫,莫!”的悲吟,讓觀衆感受到二人的溫婉蘊藉和心意殷切,卻也唱盡了“釵頭鳳”裡的無奈辛酸。 李思思的第三站則跟隨着蘇軾來到了宋朝的雅集上,隨風搖曳的竹林、高山流水的琴聲、志趣相投的朋友,讓人感慨“人間清曠之樂,不過如此”,由此可見宋人精神已經融入了生活情趣之中,藝術與生活達到了內在的融通。 在這樣的豐富多元的歷史場景中,主持人李思思的導覽如‘穿針引線’一般,把歷史生動地引入當下,讓服飾迴歸文化本源,把古典與現代勾連在一起,給觀衆帶來新的靈感和驚喜,把服飾中的“雅韻”自然地呈現出來。 而在“匠心環節”,節目組請來了“驚喜嘉賓”張信哲,情歌王子以服飾收藏家的身份做客《衣尚中國》,爲大家講述了他收藏旗袍的淵源以及旗袍中蘊含的“雅韻之美”;設計師李想則將雅韻服飾中可以融入的色彩構思和新型理念,古今設計的融合用現代化的大秀詮釋出來。 2 進入“雅韻”的微觀世界 《衣尚中國》把浩瀚的中華文化變成了微觀的造型、紋樣和故事,讓知識變得“可視化”。在本期的“雅韻之美”中,服飾文化專家華梅率先出現在“匠心空間”,在她看來,“雅韻”是中華民族服裝的主體風格,構成了一種社會秩序,中國的“雅”是儒雅、謙和、友善、有同理心,而“韻”則是中國藝術最高的層次。 華梅以吳道子的壁畫舉例,讓人們更能夠直觀感受服飾中的“雅韻”,她形容壁畫中的人物是“天衣飛揚、滿壁飛動”,而寬袍大袖、長裙雅步、飄然若仙,則是中國傳統服飾的突出特徵。 深衣長可曳地,爲何古人穿起來去走路卻平平穩穩,沒有絆倒?這其中另有一層智慧,原來,古人在鞋頭上做文章,多長的衣袍都可以擋在鞋頭後面,而鞋頭也因此具備了裝飾性和實用性,《衣尚中國》展示了雲頭履、笏頭履的圖片,由此可以揣測古人走路時穩重端莊的平和心態。 而華梅還帶來了“裝束復原團隊”復原的戰國時期的棉袍,與之相對比的是馬王堆出土的素紗襌衣的圖片,這件衣服的身長一米六,袖子長達一米九五,墓主人的身高則只有一米五,由此,觀衆們可以理解了“寬袍大袖”爲何寬大到可以“張袂成陰”。 而古人的配飾也對應着美德,中國人喜歡玉之溫潤,如同君子,玉不能折彎,敲起來聲音清脆悠長,可以去除心裡的雜念,令人不生貪慾、非份之心,君子着裝時,玉必不可少。 中國被稱爲禮儀之邦古已有之,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時期,已經有了完善、完整的服裝制度。中國人崇尚的“雅韻”並不僅僅是服飾本身,而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修養和學問,是一個人頭腦中的思想靈魂。中國的祖先留下的寶貴財富也不只是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更有隱藏在衣食住行中的潛移默化、代代相傳的精神財富,這些財富既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符號,也豐富着全人類的精神世界,通過《衣尚中國》,有更多的人能繼承和發揚文化精髓,讓俊逸高雅的中華之美成爲永恆。 3 旗袍是一幅流動的畫 本期的“匠人空間”請來的一位旗袍愛好者讓人頗感意外,竟是有着衆多經典傳唱歌曲的“情歌王子”張信哲,他至今已經收藏了一千多件藏品,舉辦了“月份牌珍稀畫稿與二十世紀時尚潮流展”,那一幅幅月份牌原稿、一件件流光溢彩的古董衣,勾勒出現代服飾的雅韻之美。
張信哲喜歡服飾收藏與自己童年的經歷有關,他的外曾祖母很疼愛他,但是在張信哲的印象中,外曾祖母是一個穿着黑色衣服、裹着小腳的小老太太,也不怎麼講話。當她去世以後,家人整理東西時發現了外曾祖母壓箱底的婚服和繡花鞋,“我才發現這些東西那麼美,那麼細緻,跟我認識的外曾祖母有那麼大的偏差,於是,外曾祖母的這些遺物成爲我的第一批收藏,我開始研究中國的織繡與服飾。” 除了外曾祖母構建的緣分之外,張信哲的祖母也是在一年四季穿着不同材質、不同花色的旗袍配着高跟鞋出行,也讓張信哲從小就領略到旗袍的優雅。 在張信哲收藏的月份牌中,便可一窺中華女性旗袍的風采與樣式流轉。月份牌在舊時的功用是廣告,畫師們繪製畫稿,而畫中的美女們在當時都是走在時代的尖端,是最時尚的、最具有新想法的人物,月份牌將最流行的服裝款式和花色展現出來,大量地張貼,影響到全球的華人女性。
月份牌中的旗袍是城市文化與社會人文的編年史,是穿越了時空的“美”。在《衣尚中國》的舞臺上,阿哲也拿出了他的藏品--1928年和1936年的兩張月份牌原稿,再配以與畫稿上人物服飾對應的旗袍。兩張月份牌雖然相隔了8年時間,卻可以看出當時社會思潮的流轉變化,“1928年的月份牌上的旗袍樣式是緊身的長馬甲,喇叭形的袖子,而到了1936年,在‘自然美’的思潮下,旗袍的樣式明顯地變得輕、薄而且採用了蕾絲的材質。”
張信哲還特別介紹了一件很特殊的旗袍藏品,這件旗袍不是華麗昂貴的布料做成的,而是簡單的藍布旗袍,他認爲藍布旗袍是知識女性的首選,有着獨特的味道,是文藝氣質的返璞歸真。 在張信哲看來,旗袍是中國現代很特殊的服裝品種,世界上沒有其它的服裝類別,能這麼完美地展現女性身體和曲線的美,讓人的身體成爲了自然流動的畫,它彷彿是中國畫的意境,筆觸停止了但意境卻深遠,給人以無限想象的空間。
而主持人李思思通過自己穿旗袍的體驗道出了旗袍的內涵美--體現了中國審美的分寸感,多一分則太多,少一分則太少,含而不露,而且給人的形體以一種優雅的約束。
對於旗袍的感情,張信哲用自己的一首歌來形容--“愛就一個字”,而他表達愛的方式不僅僅是收藏,更是要研究和分享,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旗袍高貴端莊,婉約含蓄的文化表徵。情歌王子的“旗袍情結”就這樣把傳統和當下聯繫在一起,把繼承和創新連在一起,把經典和生活聯繫在一起,讓觀衆從服飾中看到了更深的意義與內涵。 4 “雅韻”的審美薰陶現代人的精神生活 中華民族自古重視涵養與修爲,《衣尚中國》由清代綠紗平金繡孔雀羽博古紋中提取了博古紋紋樣,上面有插着梅竹的花瓶、香爐、書卷等文人喜愛的案頭珍玩、祥瑞古雅之物,寓意着清潔高雅,將日常生活提升至藝術境界,是實實在在帶着雅韻的東方美學。 而觀衆還可以通過二維碼進入互動小程序,按自己的喜好重新設計紋樣,並定製相關的文創產品,全民創意共同激發美的創造,讓優秀的傳統文化通過多種方式得到傳承。 在這期節目中,範迪安作爲審美解讀人說出了他對於“雅韻”的見解,“在中國的服飾文化中,雅不僅指代端莊、中正、含蓄的內在品格,也關涉着豐富的形式韻味,象徵着風格內容和形式的審美。” 真正的美是謙遜的,雅韻的審美品質對於現代人的精神生活起着重要的薰陶作用,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女性喜歡用“新中式”來裝飾自己的家庭,也樂於穿新中裝,“雅韻”這個獨特的審美時尚正和美學價值正在一代代傳承。 在“創演空間”環節,華服雅韻伴着張信哲的歌聲出現,在《衣尚中國》的舞臺上呈現着美學元素的再創造。設計師李想闡述了他的設計思想:“雅而中正是不偏不倚的一種美,是自信的美,傳統的角度來說,雅是淡的顏色,而在創演環節,我們會用亮色、珠片、大的顏色的撞色來體現雅韻,恰到好處、對了的東西就是雅。”
將傳統進行創新,將古意進行活化,《衣尚中國》帶領觀衆在自然中見淳美,於樸拙中見太平,它的動人之處不僅在於獨特的審美視角,更是其飽含的一顆詩心與看待萬物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