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廣東省分行答21記者:以數字化賦能促進綠色金融服務水平實現新躍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家俊輝 廣州報道

近期召開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加快綠色轉型”。而綠色金融作爲金融體系的重要一環,是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手段。

作爲我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綠色金融近期發展如何?7月31日,在2024年上半年廣東省金融運行形勢新聞發佈會上,央行廣東省分行金融研究處副處長李美洲在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表示,今年以來,該行按照“抓重點、帶全局”的工作思路,多措並舉推進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取得積極進展。

具體來看,首先,以央行政策執行機制改革促進金融機構激勵約束機制創新。綜合用好貨幣政策工具和綠色金融評價、銀行業機構綜合評估等手段,引導和督促金融機構不斷強化綠色金融制度建設和機制保障。如推動金融機構將綠色信貸工作列入政治巡察、紀檢監督、績效考覈範圍,形成黨建引領、同向發力的工作機制,爲綠色金融創新發展提供強有力保障。在這些政策措施的推動下,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綠色低碳轉型領域的資源傾斜力度。截至2024年6月末,廣東全省綠色信貸餘額達3.6萬億元,同比增長26.7%,佔各項貸款比重達12.9%。

其次,以綠色金融交流合作促進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和高水平對外開放。央行廣東省分行與廣東省財政廳、香港品質保證局、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密切協同,2023年8月促成省人民政府在澳門首發貼標中歐《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綠色債券。本次發行債券期限爲3年,金額10億元,票面利率2.55%,募集資金全部用於廣州市內269個污水處理項目建設,形成了“廣東主體發行、香港綠色認證、澳門市場上市,資金在大灣區綠色項目運用”的粵港澳大灣區可持續投融資聯動模式。該模式入選今年廣東省向社會公開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典型案例,有效提升了大灣區綠色金融創新典型經驗的影響力。此外,今年4月,促成廣州作爲中國唯一城市代表參加G20可持續金融工作組在巴西舉行的圓桌會議,分享金融支持中國特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經驗和改造後城市適應氣候變化的成效,在國際舞臺講好綠色金融創新發展的中國故事、廣東故事。

同時,以引領型、標杆型創新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支持。央行廣東省分行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將環境權益納入合格抵押擔保品範圍,將碳排放強度納入差異化授信審批流程,持續推進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以碳排放強度作爲基準值、目標值,組織編制《廣東省陶瓷行業轉型金融實施指南》,爲金融機構支持陶瓷行業轉型制定針對性的金融服務方案提供參考。在綠色金融產品創新方面,推動金融機構落地全國首筆碳賬戶數據產品質押貸款、全國首筆休(禁)漁補助保護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全國首個“氣候融擔”貸款產品、全國首筆能效電廠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全省首筆可持續發展掛鉤融資擔保貸款、全省首筆節水減排掛鉤支持貸款。此外,基於“粵信融”平臺推出並不斷完善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支持工具,支持全省126家法人金融機構完成上年度環境信息披露報告的編制,推動披露框架、披露內容趨於統一化、標準化。

展望未來,李美洲表示,央行廣東省分行將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緊密結合廣東省委、省政府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重點工作安排,以提質增效,爭創示範爲目標,推動廣東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在質效上進一步提升,持續做好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大文章。

一是抓好標準編制和落地實施。目前,陶瓷行業轉型金融標準已經完成團體標準公示程序,將於近期發佈,屆時金融機構將配套推出一系列與陶瓷行業減排指標掛鉤的轉型金融產品。此外,取水權質押貸款、生態碳匯預期收益權抵(質)押貸款等綠色金融標準也正在編制完善中,爭取儘早對外發布、儘快落地應用。

二是抓好數字化賦能。依託“粵信融”平臺加強綠色金融數字化平臺建設,優化平臺功能,推廣場景應用,以數字化賦能促進綠色金融服務水平實現新躍升。

三是抓好創新推廣。進一步將綠色金融業務先行先試創新模式加以總結、提煉並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推動綠色金融創新做法、模式加快複製推廣。

四是抓好可持續信息披露。強化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能力建設,推廣使用好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支持工具,推動省內金融機構特別是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提質升級。廣東金融學會組織開展第一屆廣東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報告標杆遴選活動,從百餘家金融機構發佈的2022年環境信息披露報告中,遴選出10份標杆報告,首批標杆報告將於近期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