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巧借地方特色載體傳播法治文化

踏入三灣公園玉龍花苑的大運河(江蘇段)法治文化展示園,亭臺水榭、曲徑通幽,秀木俏石、綠意蔥蔥,徜徉於江蘇揚州古典園林之中,法治氣息撲面而來。

在這方面積2000多平方米的展示園中,“千載印記”“千里足跡”“千秋願景”三個主題展廳鏈接着大運河的過去、今天和未來。一步一景,以法治守護大運河、造福兩岸的理念貫穿始終,歷朝歷代法治人物的足跡伴着悠悠運河的興衰發展漸次展現在眼前。現代法治精神與歷史文化遺存交相輝映、熠熠生輝,這座法治文化的新地標正成爲深受市民遊客歡迎的打卡新去處。

近年來,揚州市注重發揮傳統文化與法治文化的疊加效應,探索發展本地特色法治文化元素,打造揚州法治文化的全新名片,爲有2500年曆史的古城發展注入法治動能。

彰顯品牌效應

文旅市場的火熱也帶火了揚州漆扇這項非遺藝術。精緻的扇面上,流動的漆色、穩重的書法與法治的跨界混搭別有一番趣味。

適逢第四個“民法典宣傳月”,近日,在虹橋坊噴泉廣場上,法治漆扇製作活動吸引了來往遊客的駐足。

文法交融傳千里。遊客們親身參與制作,運用毛筆手繪,將民法典法條工工整整地寫在典雅的團扇中,與一把把獨一無二的漆扇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與此同時,在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民法典宣傳活動現場,江蘇省“雕版印刷”非遺傳承人李江民現場展示了自己創作的《千里運河揚州卷》《江都水利樞紐》兩幅法治文藝作品,以精湛的技法展示了運河法治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雙向融合。

近年來,揚州市司法局聯合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追尋非遺匠心工藝傳承優秀法律文化”羣衆性法治文化作品創作徵集活動,借漆器、剪紙、亂針繡、揚劇、評話等地方特色載體傳播法治文化。

在徵集到的200多件法治文化產品中,既有雕版、堆錦畫、麪塑、平磨螺鈿等精巧細緻的手工製品,也有風趣生動、極富表現力的揚州評話、快板等文藝創作。動與靜之間,揚州特色法治文化品牌效應持續彰顯。

除了載體的創新,近年來,“扎染與普法”“非遺年俗遇法治”“濃情中秋點亮法燈”等“線上+線下”法治文藝演出和互動也帶來了豐富多元的“沉浸式”體驗。《運河法治謠》《東昇朝陽》《一河通南北千載連古今》等膾炙人口的法治歌曲,《傳承》《看見·聲音》《微光向陽》《雕版與法》等法治微電影,通過“法治文藝村(居)行”等活動被送到了老百姓身邊,成爲古城一道亮麗的法治風景線。

探訪法治景點

“我是法治廣陵代言人‘廣小援’,今天陽光正好,我帶你去打卡廣陵古城的法治陣地,來一個法治版‘citywalk’。”

在廣陵區發佈的古城漫步攻略vlog中,身着印有文昌閣圖案的古代“官服”、腰掛“天平”玉佩、手持“司法徽章”盾牌的廣陵區司法局IP形象“廣小援”,以城市漫步的形式帶領觀衆解鎖法治廣陵,沿途探訪全國民主法治示範社區瓊花觀、全省首批“大運河法治文化品牌項目”揚州家風展示館、省級法治文化示範點雙東法治文化街區等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底蘊的示範性法治文化景點,逛古巷、賞非遺、聽評彈,近距離感受法治古城的脈搏和呼吸。

近年來,揚州市出臺了《關於推進大運河(揚州段)法治文化長廊建設實施意見》,持續梳理挖掘地方悠久深厚的法治文化資源,修復和展示文化遺存。

揚州市司法局聯合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研究院,組建了法律、水利、建築等專家團隊,對大運河法治文化進行實地調研,全面開展相關文物古蹟、名人名(故)居等歷史遺蹟的梳理工作。在調研過程中,蒐集整理大運河歷史沿革過程中官方、民間的司法文書、合同原件等,形成了20萬字研究成果。

結合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試點工作,揚州建成和提升了以運河文化爲背景、以法治文化爲主題的陣地40多個,並聯動周邊的文化景觀、博物館、體驗館、紅色主題教育基地等,形成大運河(揚州段)法治文化體驗線。

各地也在原有地方特色文化上“做加法”,推動法治元素融入廣陵古城文化等地域文化,打造法治文化“新名片”。高郵開通“大運河法治號”公交專車,推出一條集“遊、學、知、治”爲一體的運河法治文化體驗線;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打造“法潤好地方·護航新發展”法治遊輪,推出水上大運河法治文化遊覽線,實現旅遊、學法兩不誤。

守護千年文脈

煙花三月和諧美,綠楊城郭法治明。近年來,揚州以良法推進善治,以部門協作爲支撐,加強對大運河、古城、地方誌等物質類和非物質類的文化遺產保護,讓羣衆共享揚州法治文化優秀成果。

自2015年以來,揚州市先後出臺了《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揚州市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揚州古城歷史建築修繕管理辦法》《揚州市地方誌管理辦法》等多部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爲守護千年文脈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爲推動法規落到實處,今年,揚州市司法局聯合市人大常委會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揚州法律明白人學揚州地方性法規”活動。藉助人大巾幗微宣講團隊力量,圍繞村(居)民日常生活中涉及的揚州地方性法規編寫教案、課件,以“小快靈”“微宣講”、以案釋法的形式舉辦普法講座,爲全市12204名村(社區)“法律明白人”充電蓄能,不斷擴大地方傳統文化保護的社會知曉度和羣衆參與度。

同時,揚州市積極探索將法治元素、傳統文化聯動融入黨組織實踐基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公共法律服務站點、基層司法所建設,充分發揮農村學法用法示範戶、“法律明白人”等人熟、地熟、事熟的優勢,積極構建協商自治、矛盾調解、法治文化“三位一體”服務平臺,多元釋放基層共治合力。

“從傳統走向現代,法治文化正在與傳統文化的共融中,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揚州市司法局局長、市法宣辦主任姚愛國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