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道中/基層製造業被掏空 在臺灣沒兩千萬沒資格做品牌
● 姚道中/植芮堂創辦人,建立素食保養品牌,拒用動物原料,每瓶銷售捐贈飼料給浪浪。
三年前不想要進大陸貨,所以開始了自己的品牌之路。
首當其衝的問題就是:
臺灣人的單了不起就是1000PC,但是國外的訂單是以萬起跳,導致許多的臺灣工廠業務,對於臺灣創業者,瞧不起訂單數量,那些年也是到處問、到處吃閉門羹,好的業務怕你受傷說的很客氣,有些業務就真的眼睛長在頭頂上。
剛創業200PC可能都不到了,貨不會自己跑,而是要推廣的人力跟金錢阿!
這就是一開始創業的現實,沒了製造業的加持,怎麼可能有品牌的誕生?
二、大陸製造業崛起,基層製造業的沒落。
20年前,大陸開始吸引外資投資,靠着廉價的人力物力,讓許多臺灣的製造業出走,爲的就是比起在國際的報價可以少了幾毛錢更有機會拿到訂單。
以前彰化是全臺灣的加工地,家庭代工、產品製造一條街,所有的解決方案都可以在這邊解決,有了大陸這個選項,大衆產品生產沒落了......
沒有了製造業的扶持,臺灣有自己品牌也更是難上加難。
▲ 20年前,臺灣製造業開始出走到大陸。(圖/路透)
製造業大多數移至東南亞及大陸地區,許多臺灣消費者,有專注產地的習慣,所以臺灣商品製造業基本上已經瓦解了(小量生產訂單的產商),剩下一些有理念的在撐,但是因爲工廠幾乎都地處偏遠,很難發覺跟發現,再加上製造業的優良傳統,少做行銷,所以造成有理念的創作者很難與製造廠對接。
品牌商負責的工作,主要是把關品質,把商品賣出去,就跟廚師要掌握食材一樣。所以導致很多賣菜品(工廠)覺得品牌商好賺,因爲試單數量少,所以狠狠地拉高售價,壓縮到行銷預算,導致許多專案直接死在商品成本太高,最近因爲募資的情況,已經有改善很多了!
因爲基層的製造已經被掏空,就跟日本一樣,所以日本跟臺灣的民生商品幾乎都是大陸貨是東南亞制,這問題就變成了許多當地的創意,沒辦法落實製造,因爲臺灣已經失去了孵育創作品牌的溫牀了.....
寫完這些我真的好想哭.....如果您看完了,能順便TAG製造業的朋友嗎。
看看這些問題該怎麼解決,臺灣沒有品牌,就只能讓其他國家的品牌進行文化掠奪,有人可以製造出保護臺灣產業的雄三飛彈嗎?
希望臺灣工廠接國外訂單行有餘力的時候,能夠幫助臺灣的新創產業,這是一個對於臺灣未來的投資。
► Her和她 女孩想要的都在這
熱門點閱》
●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姚道中」個人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