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財社論:消費金融發力還要強調適用性、成本低和風險控制
3月16日,中辦國辦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其中強調: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大個人消費貸款投放力度,合理設置消費貸款額度、期限、利率;支持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優化個人消費貸款償還方式,有序開展續貸工作。2025年對符合條件的個人消費貸款和消費領域的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給予財政貼息。
3月14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就發展消費金融助力提振消費工作答記者問也指出,金融監管總局從豐富金融產品、便利金融服務、營造良好消費環境出發,提出優化消費金融政策的具體舉措並下發通知,要求金融機構發展消費金融,助力提振消費,更好滿足消費領域金融需求,切實增強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金融支持提振消費的總體考慮包括:兼顧供需,統籌加大對居民消費需求與消費供給主體的金融支持;適度優惠,針對長期、大額消費需求,從消費貸款額度、期限等方面給予支持;合理紓困,針對信用良好、暫時遇到困難的借款人,鼓勵與銀行商定貸款償還方式,有序開展續貸服務;要求金融機構開展專項行動,發揮政策協同作用,積極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消費貸款財政貼息等工作。
消費金融在支持消費發展方面的作用日漸提升。根據惠譽博華髮布的《2025年消費金融公司信用展望報告》,預計2025年末31家消費金融公司資產規模總體體量將在1.5萬億元左右。截至2023年底的這一數據爲12086.8億元。
下一步,要進一步積極促進消費金融發展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要開發出更豐富適用的金融產品。
在這個方面,既要持續對傳統消費領域的消費金融支持,也要着眼於消費升級帶來的新型金融支持需求。也就是,既要體現政策的連續性,也要體現政策的前瞻性。
金融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在上述答記者問時表示,(要求)金融機構要開展專項行動,發揮政策協同作用,積極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消費貸款財政貼息等工作。這體現出政策持續性。
同時要求,金融機構針對數字、綠色、智能等新型消費場景,量身定製金融產品,更好滿足個性化、多樣化金融需求。應該看到,包含文化旅遊、教育培訓、健康養老等,都是消費金融需要支持的方面,需要出臺更多金融支持措施。這是基於現實,也是着眼於長遠。
其次是努力降低消費者獲得金融支持的成本。
上述金融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規範消費貸款合同條款,明示最終綜合融資成本;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大個人消費貸款投放力度,合理設置消費貸款額度、期限、利率,優化資源配置。
同時,在嚴加監管的前提下,消費金融機構需要完善線上線下有機融合的模式,持續覆蓋更多場景,減少中間環節、降低融資成本。
投放力度、期限、利率、渠道便利化等都是降低融資成本的重要因素,這也是將來積極促進消費金融持續發展的羣衆基礎和真實需求所在。
其三是在風險和利益之間實現充分平衡。
近期出臺的相關政策在強調嚴格控制風險的同時,也體現了一定程度的“寬鬆”。比如:適度優惠,針對長期、大額消費需求,從消費貸款額度、期限等方面給予支持;針對信用良好、暫時遇到困難的借款人,鼓勵與銀行商定貸款償還方式,有序開展續貸服務。
在政策支持、嚴格監管的前提下,各方面政策的“寬鬆”無疑是促進消費金融健康發展的重點所在。有了“寬鬆”,纔可能實現各方利益的平衡。
總之,消費金融發展面臨着一些新要求,因爲消費需求不斷更新,消費金融支持政策也需要不斷更新。但最重要的是,必須有符合公衆需要的合適金融產品,“叫賣”遠不如“尋買”更加實際,這就要求在金融產品提供、降低成本、風險利益承擔方面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