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清流助脫貧
赤水河曲曲彎彎,將雲貴川三省蜿蜒串聯,在四川瀘州市境內流經三縣,長約229公里,流域面積約6101平方公里。“像呵護眼睛一樣保護赤水河”,是瀘州的一貫理念。如今,從瀘州市合江縣匯入長江的赤水河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準;赤水河也沒有辜負瀘州,生態改善後,特色產業發展起來了,貧困也被趕跑了。
瀘州市生態環境局局長袁維榮介紹,保護赤水河瀘州段主要從生態建設、污染治理、生態修復等多個方面着力。近年來,瀘州市不斷完善赤水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將全市9.62萬畝集體天然商品林納入國家補償範圍,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55座,實現赤水河流域瀘州段城鎮污水處理廠全覆蓋。赤水河流域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鄉鎮生活垃圾轉運設施覆蓋率均達到100%。着力修復流域生態,採取封禁管護、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逐步恢復林草植被,赤水河流域瀘州段森林覆蓋率達56.9%,在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赤水河段實施禁漁10年政策,治理恢復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面積27.6平方公里……
生態好了,沿着赤水河,精品果業、綠色蔬菜業等八大特色產業發展起來了。
堰塘村坐落在赤水河北岸,從半山腰下望,聚居地的彝鄉新寨錯落有致,黃牆黛瓦在初冬的暖陽下分外耀眼;寨前寨後的千畝橙園在微風中生機勃勃。
堰塘村,歸四川省敘永縣石廂子彝族鄉管轄。2015年,敘永縣引進外地企業,成立敘永超越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建柑橘園,僅堰塘村就流轉土地1200畝。拿村民吳光勇來說,他家流轉土地2.29畝,每畝每年825元,合同簽了30年。和老吳一樣,堰塘村許多貧困戶,不僅脫了貧,還過上了上班生活。每天工作8小時、工資70元。
脫貧的不止吳光勇家。堰塘村的果園還帶動了鄉里50戶貧困戶種植名優水果200畝,企業免費提供種苗、農資、技術等,並對產品實行保底收購……通過產業帶動,石廂子彝族鄉建檔立卡貧困戶312戶1385人,如今已全部實現脫貧。
生態改善促脫貧的,也不止堰塘村。坐落在赤水河畔的古藺縣臺沙村,靠着優質水源引進桶裝水生產企業。企業今年5月正式運轉,不僅提供了20餘個就業崗位,每年還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約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