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爲路徑 探索社會治理的“崇州表達”

以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國社會治理領域的重大理論和現實課題。在成都這座善治之城,圍繞超大城市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探索步伐,從未停止。 近年來,崇州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成都市委、市政府相關決策部署,始終圍繞“提高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一目標,秉承創新精神,因地制宜探索社會治理的“崇州表達”,推動城市治理向“深耕善治”轉型。

探索一

“警城聯動”

破解城市治理“頑疾”

假設有這樣一個場景:一輛車停在違停區域,一位正在街面巡邏的城管上前對車主進行勸離工作。有人可能存疑:城管勸導違停,是否合法? 如果這一場景出現在崇州市,答案是肯定的。“在推進社會治理過程中,我們探索出‘警城聯動’這一新模式,通過崇州市公安局與崇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行政執法局聯勤聯動,對影響城市品質的不文明、違法行爲開展綜合整治。”崇州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這項始於2023年的探索,讓許多城市“頑疾”得以破解,相關經驗做法在成都市全域推廣。

“警城”具體怎麼聯動?據瞭解,按照“執法主體不變、管理交叉覆蓋”聯動原則,崇州市梳理出噪聲擾民、流動攤販佔道經營、機動車違停、犬隻管理、非法運營、大氣污染整治、運渣車專項整治、電動三輪車非法運營整治等多項聯動執法事項,開展“警城聯動”工作。

聯動如何有效?“以機動車違停這個老大難問題爲例,市民如果違停超過10分鐘,城管人員可以拍照,並上傳到與交警聯動的微信羣裡,交警查實後,會向車主發送違停短信。久而久之,市民就會接受城管的勸離。”崇州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警察藍”攜手“城管藍”,有效打破了各部門間的信息壁壘,可以讓“違停城管執法人員無權管轄、流動攤販交警管不動”等難題得到有效破解,取得綜合執法“1+1>2”的雙贏效果,助力提升崇州城市治理水平。未來,崇州還將繼續拓展聯動邊界,構建多元主體參與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探索二

創新機制

深化“微網實格”治理體系

隨着崇州市委社會工作部的組建,崇州市社會治理格局迎來新變化。“崇州市聚焦改革賦能、實踐創新、融合增效,呈現出社企黨建共建、社區融合治理等亮點。”崇州市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爲進一步深化“微網實格”治理體系建設,崇州創新建立“四有四清四保障”治理機制。 這一探索源自崇州市大劃街道劃石社區,由於駐社區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多、勞動密集型企業多,年均“潮汐式”流動人口達10萬餘人次,給基層精細治理、推進平安建設帶來挑戰。

如何應對挑戰?從“四有四清四保障”治理機制的具體內容可以看出崇州的具體思路。“四有”,指有組織集聚工作合力,搭好網格的“中堅骨架”;有隊伍鑄造骨幹力量,強健網格的“肌體細胞”;有平臺完善系統機制,暢通網格的“毛細血管”;有機制推動體系運行,激活網格的“神經末梢”。“四清”,指基礎數據清、重點人員清、特殊服務人員清、風險隱患清。“四保障”,指保障多元參與有渠道、保障居民訴求有迴應、保障事件處置有質效、保障員工生活有品質。通過這一治理機制,劃石社區推動行業專業力量“真下沉、喊得動、真管用”,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鎮街”。

崇州市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崇州以大劃街道的做法爲切入點,選定同心社區、唐公社區、樑景村等6個村(社區)作爲試點,構建“1+3+ N”治理體系,聚焦不同村(社區)實際情況,從優化網格職責清單、推進資源力量進網入格、健全完善事件“扁平化”處置機制等方面着手,打造不同特色的“微網實格”應用場景,提升“微網實格”實戰實效。

探索三

建強隊伍

文旅管家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隨着文旅熱潮的興起,一系列豐富多彩、別具一格的鄉村文化活動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在崇州,鄉村文化活動蓬勃發展的背後,有一支重要力量——文旅管家,目前崇州全市的文旅管家隊伍已有近40人。

文旅管家依託鄉鎮文化站發揮作用。“2010年,崇州市按相關標準完成了新一輪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隨着工作不斷深入,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中逐漸顯現出‘專幹不專’‘末梢不至’‘效能不佳’等問題。”崇州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文旅管家最初的功能是以文化站爲主要載體,組織開展村裡的文化活動,滿足村民日益豐富的文化生活需求。

隨着文旅需求的變化,鄉鎮文化站有了新的功能需求。崇州招募專業文旅策劃人員並發展爲文旅管家,爲當地提供更加優質的文旅服務,並確立了文旅管家管設施、管活動、管數據、管培訓、管鄉風的“五管”責任鏈條。

對於“管鄉風”這一責任,當地要求文旅管家通過“講、評、幫、樂、慶”等多種形式,講好新鄉賢故事,編寫新家規、新家訓,形成新的鄉規民約;發揮在地鄉賢、文化能人的積極性,建立“農民文化禮儀服務隊”,服務農村紅白喜事,移風易俗,使農民羣衆在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同時,成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文君)

來源:川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