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人傻眼了,威尼斯國寶竟然是中國唐朝文物?

最近意大利學者Massimo Vidale利用鉛同位素分析發現威尼斯聖馬可廣場上的飛獅銅像很可能來源於中國,利用該技術可以追溯原料來源,經過分析認爲飛獅銅像使用的銅料很可能來自長江下游地區。

由於意大利歷史上也沒記載這尊飛獅銅像的來歷,很多人一直認爲是來自安納托利亞,不過經過意大利學者的分析,其形制跟唐朝的鎮墓獸很相似,甚至有人推測是不是唐朝的文物。

不過根據專家的意見,這個聖馬可獅子的跟唐代鎮墓獸在形制、材料和工藝上有很大的不同,不過基於學者的猜測,確實讓人發現這尊獅子帶點中國風,這也是無可置疑的,雖然只是部分相像。

材料分析這種技術應該是比較靠譜的,如果這個假說成立,那麼這尊飛獅銅像的來歷很可能有如下幾種:

第一、僅僅使用中國的原料

歷史上中國大量使用銅錢,同期也有很多銅貿易,不論是使用銅錢熔鑄還是直接使用了銅原料,那現在利用鉛同位素分析都可能得到這個結果。但如果僅僅是使用了來自中國的原料,應該完全是西方風格,這點上還有疑問。

第二、由中國進行定製

中國古代比較少使用銅製作鎮墓獸,畢竟石材、陶器在國內使用的更多,有一種說法是意大利人委託中國製造,借鑑了鎮墓獸的部分風格,同時加入了異域風格,單獨委託進行加工,這倒是非常可能的,畢竟這種不中不洋的東西沒有需求是不太可能產生的。

第三、製作過程中有中國工匠參與

使用了來自中國的原料,同時還有中國工匠的參與,這也許可以說明雖然歷經多次修改和加工後,本體還是帶點中國風,其間還被拆掉過多次,比如原本是沒有翅膀的,現在加上了翅膀,其他局部也進行了修改,使之符合聖馬可信仰。

其實不管是哪一種可能,這尊獅子肯定是一個文化交融的產物,由於存在中國風,所以也引發了來自東方的假想,很多人也在等待意大利學者的正式論文,畢竟利用科學技術來研究文物,這也是比較科學的。

利用這種鉛同位素分析基本上可以確定銅料的來源,那麼中間的很多過程如果沒有歷史記載,現在也只能提出假說了,看看未來能否找到更多的證據。

至少說明當時東西方的交流還是很多的,否則不可能拿到那麼多銅料並且還有各種風格的雜糅,畢竟這個飛獅銅像高約1.9米,長約2.9米,重達三噸,不可能無中生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