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上海創企的13年科創板上市之路 看上海金融如何服務科創|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科創板日報》5月25日訊(記者 張洋洋)從一家6人組成的創業公司,到科創板首家科技服務類企業,再到自己投資併購,成爲中國科學服務產業的牽頭企業,上海泰坦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泰坦科技”)走了17年。

近日,中宣部組織的“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採訪活動走進上海。在上海科技金融服務工作情況介紹會上,回憶起公司當初創業時期的情形,幾度資金危機關頭,時至今日,泰坦科技總經理張慶仍然歷歷在目。

據泰坦科技總經理張慶介紹,公司作爲大學生創業企業,在2007年獲得“雄鷹計劃”20萬元的項目資助,走出創業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而後,又在2011年第一批獲得科技履約貸支持的企業,同時通過創業接力集團的股權投資不斷髮展,經過培育終於在2020年成功登陸科創板,成爲首家科技服務類上市企業。

而現在,上市之後,泰坦科技先是併購了美資企業安徽天地高純溶劑有限公司,並持續投資與整合,安徽天地目前高純溶劑產能達1.38萬噸,有效保障了國內液相色譜、質譜分析檢測關鍵試劑的供應。

此外,泰坦科技還牽頭設立了上海泰坦合源基金,首期規模1.6億元,先後投資了萃英化學等10多家科創公司,在氘代試劑等關鍵品類國產化等方面獲得突破。

2024年,泰坦科技先後併購潤度生物、邁皋儀器、勤翔儀器三家優秀的科研儀器設備公司,開始加速整合中國科學服務產業。

事實上,泰坦科技只是上海科技金融服務建設的一個縮影。

上海市科委資源保障與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自2010年上海被列爲國家首批科技金融試點城市以來,上海積極發揮金融市場完備、金融機構集聚的優勢,圍繞服務科創企業發展全生命週期,持續推進科技金融工作,逐步形成了“1+4+1”的框架體系,即“一套保障機制”,包括財稅扶持機制、組織保障機制、溝通協調機制等;“四方面創新”,在科技信貸、科技保險、股權投資、多層次資本市場四方面開展試點;“一個服務網絡”,包括線上科技金融信息服務平臺、線下科技金融服務站,以及服務專員、專家隊伍等。

整體上,上海市目前科技金融服務呈現出重引導、全覆蓋、強生態的特點。

以科技信貸爲例,其實現了覆蓋企業全生命週期的信貸體系。針對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資產輕、融資難的特點,開發政府風險共擔類信貸產品。除了推動信貸和保險產品創新外,上海還持續引導“投早投小投硬”,國有資本投資持續發揮主力軍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上海國投與上海科創集團聯合重組搭建超過千億元的“巨無霸”科創投資平臺,規模高達100億元科創S基金啓動,帶動多種類型資本參與投資接力。

隨着科技金融各類產品要素的不斷完善和全覆蓋,更多類似泰坦科技這樣的科技型企業,也從創新創業走向了成熟的資本市場。

在資本市場方面,聚焦科技創新的科創板產生的效應顯著。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22日,上海科創板上市企業已達91家,僅次於江蘇排名第二,市值1.23萬億元,排名全國第一。

上海市科委資源保障與管理處相關負責人透露,下階段,該部門將進一步做好“科技金融”,持續爲科技企業創新做足保障。

一是強化聯動效應,更好發揮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和國際金融中心聯動優勢,強化科技創新與金融工作的協同聯動,優化科技金融發展環境。做強各類科創載體的投融資功能,發揮張江高新區各分園的示範作用,在園區構建投融資服務體系,依託高質量孵化器、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創業載體建設,不斷提升服務能級。

二是強化接力效應,發揮好政府投資基金引導作用,聯動國有資本,帶動民營資本,吸引境外資本進入創業投資領域,拓寬創業投資退出渠道,推動科創投資循環接續。推進設立“3+1”科創基金體系,積極推進S基金、併購基金,發揮全國社保基金長三角科技創新股權投資基金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更加聚焦未來產業顛覆性技術和重點產業領域,實施孵投聯動、撥投結合,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

三是強化耦合效應,促進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各類金融工具產品與創新服務機構之間的耦合,構建更加完整高效的科技金融服務生態。支持科技信貸、保險、租賃等金融產品創新和落地,持續實施“張江之星”企業培育和“科創企業上市培育庫”建設,爲企業提供分層分類、全生命週期、多維度的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