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高粱種子的成長記

本報記者 蘇 濱

走進貴州仁懷市長崗鎮茅坡村,身邊的高粱地連綿起伏,火紅的穗子壓彎了枝頭。山風吹拂,高粱散發着淡淡的清香,瀰漫着豐收氣息。

“株株穗大粒飽,23畝紅纓子高粱全熟了!”在茅坡村有機高粱基地,村民張廷財喜不自禁。

種子雖小,意義重大,高粱種子關係到貴州千億級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茅臺集團積極佈局釀酒原料種子,朝着種業科技自立、種源自主可控的目標穩步前進。

61歲的塗佑能是茅臺集團首席育種專家,同高粱種子打了一輩子交道。他選育的紅纓子、紅珍珠兩個高粱品種,產量高、品質好,且出酒率高、酒質上佳,尤其是紅纓子高粱,已成爲茅臺酒的專用高粱。

“良種的選育,從來不是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勞永逸。要通過持續改良,優中選優,才能確保種子的純度。”38年前,塗佑能開始參與高粱品種資源的調查與篩選。由於品種混雜,產量低,倒伏嚴重,13年間,選育工作遲遲沒有突破。

轉折點出現在1999年。塗佑能在三合鎮發現一株“牛尾砣”變異株,產量雖低,但抗病性強,株高也適中。隨後又在合馬鎮找到名爲“小紅纓子”的優良異形單株。

經過多年雜交選育,再到海南育種基地反覆實驗,2008年,塗佑能培育出紅纓子、紅珍珠兩個優良品種。他還做了釀酒實驗,兩個品種完全符合醬酒原料耐蒸煮的工藝要求,且品質上乘。

“地裡種的就是紅纓子高粱。茅臺集團免費提供種子,平均畝產達到700斤,保底收購價是一斤5.6元,比市場價高得多。”跟其他村民一樣,張廷財每年跟茅臺集團籤種植合同,約定種植面積和交售數量,至今已有12年。

紅纓子高粱種植是茅臺酒的“第一車間”。打造安全穩定供應鏈體系的同時,茅臺集團秉持“工業反哺農業”的理念,探索用一粒高粱種打開鄉村致富的新路徑。

“我們每年1月份送種上門,還配有相應的有機肥料、生物製劑以及輪作種子,同時提供農業政策性保險,讓農戶種‘放心糧’。”茅臺集團物資供應中心原料管理室副主管趙文韜介紹,每年種植前要組織培訓、講解技術要領、規範田間管理。從釀酒原料的源頭抓起,堅持有機種植,不使用任何農藥化肥,嚴格把控產品質量。2001年至今,集團累計投入近16億元。

針對高粱不同生長階段,當地政府和茅臺集團派技術員到田間地頭指導、監督,保障種植安全。仁懷及周邊5個區縣每年種植紅纓子高粱60萬畝,成爲全國單一行業面積最大的有機高粱種植基地。僅仁懷市,就有近30萬畝有機高粱種植基地。

仁懷市糧油公司副總經理代旭中奔波在各個鄉鎮,守好收購的關口。

“全市共設有39個收購站點,根據農戶簽訂的種植合同,逐一收購,確保粒粒歸倉。”代旭中說,“收購之後,還要精心篩選。不是所有的高粱都能釀酒,必須要顆粒飽滿,水分控制在13%以內,更不能有黴變、破損。”

去年,仁懷市糧油公司花費上千萬元,置辦6臺色選機,只需設置好相應參數,就可以實現智能篩選。“這些年,高粱的合格率逐年提升,今年已經超過90%,說明不僅老百姓種得好,種子質量也好,良種才能出好糧!”代旭中說。

截至目前,紅纓子高粱累計推廣種植面積3000萬畝以上,創造農業總產值750億元以上,帶動農戶850萬人次,增收超100億元。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08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