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人之下》:對標漫威未果,倒像是劇本殺說明書
◎任凡
好巧不巧,電影版《異人之下》和漫威新作《死侍與金剛狼》同日登陸院線。這大概率是巧合,但現實卻呈現出一種對壘的意味。票房輸贏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異人之下》這部本土漫改作品,能否搭建起中國式的超級英雄宇宙呢?就目前的效果看,答案是否定的。
一種不加掩飾的漫不經心
《異人之下》從主題構建到技術操作,無不流露出陳舊的觀念和匱乏的想象力。導演烏爾善的初衷應該不是拍攝一部簡單的粉絲向的電影,但不知是其野心太大而實力不濟,還是什麼別的原因,電影竟然在方方面面都透露出一種不加掩飾的漫不經心。
自從接手《畫皮2》以來,烏爾善就幾乎再也沒碰過現實主義,一直在神神鬼鬼的世界裡兜兜轉轉。《尋龍訣》的流暢一度讓人看到了他駕馭商業類型片的能力,《封神》裡夾帶的思想性差點讓人以爲他能成爲中國的彼得·傑克遜。然而,《異人之下》狠狠地戳破了所有關於這些期待的肥皂泡——什麼商業類型與作者表達的平衡,原來“掙快錢”纔是王道啊。或許時間最能說明問題,本片與去年的《封神》相隔僅一年,同爲魔幻大片,如此之短的製作週期如何能確保影片質量?要知道,從《尋龍訣》到《封神》,可是整整的七年時間啊!
電影《異人之下》改編自系列漫畫《一人之下》,之前已經有了網遊和網劇。站在資方的立場,對於一個成熟IP的充分開發或者說榨取似乎是分內之事,電影只是一個遲早要有的規範動作。但站在電影的立場,這樣的所謂“規範動作”如果不能在大銀幕上製造出新意,它就着實沒有存在的必要。本片的世界觀構建完全因襲了原作,表面上打的是科技感十足的都市魔幻牌,骨子裡卻還是舊式武俠那一套,無外乎門派紛爭、秘籍搶奪、師徒恩怨這三板斧。
一問一個不知道的劇情
劇中人個個穿着西裝開着跑車,可一言一行仍是綠林好漢的江湖作派,跟現代人幾乎毫無關聯。導演無意於在異人們的現代身份上着墨,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打鬥場面上,一言不合,直接開戰,觀感是否真的愉悅先放一邊,劇情的支離破碎倒是做實了。哪都通、天下會、全性門、天一派,一會兒蹦出一個,觀衆根本分不清楚誰是誰,哪還有精力顧及文戲部分的合理性呢?
中二少年張楚嵐在爺爺死後立志做回普通人,再也不動用自己的異能。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爺爺的墳墓突遭盜毀,張楚嵐一夜之間成了江湖傳說中神秘的“氣體源流”的唯一線索。於是他整裝待發,誓要揭開爺爺遇害之謎。可是問題來了,爺爺的墳墓如果不被盜毀,你就不想探究爺爺的死因了嗎?這事兒多少有點說不過去吧?
再比如,看到影片後半部分我們才發現,原來“氣體源流”不過是江湖八奇技之一而已,另外七個也並未失傳,風莎燕和她爹就坐擁其中之一“拘靈遣將”。那麼問題又來了,異人江湖各大門派爲什麼偏偏盯住“氣體源流”不放呢?非要刨墳掘墓追問一個死人幹什麼,跟活人多交流交流,多學學另外七個不好嗎?
這些驅動劇情的原初動機還沒解決好,就急匆匆開打,極大地削弱了觀衆的代入意願,直接導致了影片整體敘事框架的垮塌。觀衆不明白爲什麼馮寶寶一上來就莫名其妙地收張楚嵐爲奴,也沒看懂多年前的異人之亂到底是怎麼回事,前半段張楚嵐還在追問“氣體源流”的奧秘,怎麼就忽然跳接上了馮寶寶的身世謎團,事件與事件之間的邏輯關聯,一問一個不知道。
事實無數次證明,故事講得磕絆,特效再好充其量也只能是救場,救成救不成還得兩說。能看出本片在特效部分投入了不少精力,結果卻沒能帶來任何驚喜,反而暴露出主創們對於動漫改編的教條理解。異人們上天入地的鬥法,被簡化成毫無節制的光電效果,觀感大致相當於20多年前的電子遊戲水準,除了大量損壞公共設施之外,絲毫沒看出有什麼特別之處。有名有姓的十來位異人悉數登場,可除了柳妍妍的湘西趕屍術具備了一些辨識度之外,其餘衆人好像也只會飛來飛去地放電,過程相當乏味。冗長且單調的打鬥場面,塞滿影片的120分鐘時長,可在缺少人物情感鋪墊的前提下,即便超高分貝的音效到頭來也只能讓人昏昏欲睡。
一種特賣搞活動的即視感
除去敘事粗糙和特效陳舊,影片遭受詬病最多的還有對於女性形象的刻板描繪。從風莎燕到夏禾,從馮寶寶到柳妍妍,這些女性角色有一個算一個,不是短裙就是皮褲,不是機車少女就是二次元寶貝,這哪裡還像是異人俠客的風雲際會,分明就是擦邊博主的尾牙團拜。男性觀衆都看得坐立不安,女性觀衆當然就更不買賬,一頂“男凝”的帽子自然少不了,搞不好還要翻出導演的其他作品重新品評一番,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整部電影做得最認真的一件事,大概就是廣告植入了。品牌標識伴隨着烽火連天和電閃雷鳴不斷入畫,在目不暇給的打鬥間歇硬生生營造出一種特賣搞活動的即視感,導致觀衆看完電影獲得的不是情感共鳴,而是下單衝動。
電影終於行至尾聲。然而從劇情邏輯到人物設定,相比一部電影的定義,它倒更像是一本劇本殺的說明書。一衆人物有名有姓有門派有技能,就是沒有感情,抽到哪一個都沒有區別,餘下的全憑運氣。如果真是這樣,還不如讓電影快點結束,讓遊戲趕緊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