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鐵穹"多厲害?據稱攔截90%哈馬斯火箭彈 臺灣曾想要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晨楓
自由撰稿人
在當前以軍和哈馬斯的大戰中,“鐵穹”大出風頭,據說攔截了90%(一說85%)的哈馬斯火箭彈,這當然是對預期能有效擊中以色列目標的哈馬斯火箭彈而言的,對於預計落到荒地裡的火箭彈是有意不去攔截的。
哈馬斯沒有像樣的工業基礎和資源,只有這樣粗陋的自制火箭彈,不可能有多少準頭和可靠性(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收集)
這樣的就算精密裝備了
這樣接近正規的火箭彈不可能有多少,在加沙這般擁擠的地方,也根本沒有地方隱蔽起來
不過對着人煙密集地區放過去,總有打中的,打中後造成的損失還是很可觀的
以軍在中東具有絕對優勢。巴勒斯坦游擊隊在早年還發動越境攻擊,沙龍的“101部隊”就是爲反游擊隊的報復攻擊而組建的。在以軍嚴密的邊境巡邏和防守之下,巴勒斯坦游擊隊只得改爲挖地道攻擊、駕駛翼傘攻擊等,逐漸地也越來越不可行了。
以法塔赫爲主體的巴勒斯坦游擊隊在阿拉法特與拉賓簽訂奧斯陸協議之後,逐漸淡出武裝鬥爭。但反以色列是一個民間的思潮,不是一個組織就能決定的。法塔赫淡出後,黎巴嫩北部的真主黨和加沙的哈馬斯接過了反以色列的軍事鬥爭,其中真主黨具有什葉派背景,哈馬斯具有遜尼派背景。也就是說,反以色列在伊斯蘭世界裡,具有跨越教派的凝聚力。
在技術上,則轉爲用火箭彈發動遠程攻擊爲主。由於缺乏工業基礎和資源,也由於地域狹小,哈馬斯的火箭彈在技術上十分粗糙,在戰術上也只有快打快撤,否則立刻遭到以軍反擊。
哈馬斯火箭彈的問題倒不在於射程,加沙頂着以色列的腹地,加沙到比爾西巴和阿西多德都只有30來公里,到特拉維夫也不過60公里。有人傳哈馬斯有射程200公里的火箭彈,從加沙打到戈蘭高地都用不了那麼多,要那麼大的射程幹什麼?有那個功夫,不如加大戰鬥部的裝藥量,增加破壞力。
以色列沒有多大,哈馬斯的火箭彈不需要多少射程
哈馬斯火箭彈只能走簡單的拋物線彈道,射程近導致彈道低、速度慢,加上彈道固定,攔截相對容易。因爲射程近,彈道低,質量粗劣造成的亂跑也偏不了太遠,所以攔截的雷達探測和彈道計算比較簡單,有條件在起飛後不久就判斷落點,然後發射攔截彈攔截。
加沙是很小的狹長地帶,背後是地中海,沒有縱深。埃及方面對哈馬斯越境活動諱莫如深,哈馬斯不可能退入西奈發射。以軍有條件把“鐵穹”逼近部署到加沙地帶的邊境,這是“鐵穹”獨特的有利部署條件。
火箭彈在發射時的速度較低,只有短暫加速,然後就是用速度換高度的過程,要從頂點降落後才逐漸加速。逼近部署的好處是可以在火箭彈速度、高度都不足的時候就攔截,因此“鐵穹”的“塔米爾”攔截彈的速度只有音速的2.2倍,射程在4-15公里,射高在5-10000米,彈重90公斤,彈長3米,彈徑160毫米,在防空導彈裡屬於小個子。
系統裡的EL/M-2084有源相控陣雷達實質上是反炮兵雷達,適合捕獲小型高速目標,可以每分鐘處理200個目標,與戰場管理和武器控制系統相配合,可在火箭彈發射5秒鐘內確定目標彈道信息,然後根據威脅優先級自動引導和控制目標攔截,並自動忽略落到空地的無害火箭彈。
EL/M-2084本質上就是反炮兵雷達
“塔米爾”攔截彈在發射中
“塔米爾”攔截彈在技術上以逆彈道爲主,順着預計目標彈道逆行,攔截需要的橫向機動最小。在有的圖中可以看到,哈馬斯火箭彈還在上升段,“塔米爾”攔截彈已經在逆彈道轉向目標了。但這不是總有機會的,有時只有直接攔截的窗口,那就只有直接攔截了。還有的情況下,“塔米爾”只有在火箭彈的下降段纔有攔截機會。
哈馬斯火箭彈(右)和“塔米爾”攔截彈在夜空中飛舞,“塔米爾”正在做逆彈道轉向
但不是總有時間做逆彈道轉向的,這裡就主要是直接攔截了
一枚“塔米爾”攔截彈正在飛經一枚已經被引爆的哈馬斯火箭彈,前往攔截另一枚火箭彈
密集發射的哈馬斯火箭彈遭到“塔米爾”攔截彈的密集攔截
由於彈體小,動能低,“塔米爾”攔截彈在近距離上還有能量做大幅度機動和追蹤,在射程盡頭就沒有這個能量了。所以“鐵穹”是典型的末端防禦系統,雖說極限射程有15公里,實際上只能覆蓋6-7公里半徑的地域。
“鐵穹”在設計上很有特點。EL/M-2084雷達採用S波段,技術成熟,探測距離較大,精度不足則由“塔米爾”攔截彈的主動毫米波導引頭補償。毫米波導引頭體積小,重量輕,特別適合對付高速目標,但探測距離有限,不過這對有引導的末端防禦不是問題。
激光近炸引信則是現代防空導彈的標準配置,比無線電近炸引信更加適合超高速交會目標時的引爆,“愛國者”導彈在海灣戰爭裡多次錯過最佳引爆時機,部份原因就是頻率過低的無線電近炸引信。
以色列有更加先進的技術,“鐵穹”有可能達到更高的性能,但“鐵穹”是以低成本爲原則的,“塔米爾”攔截彈的單發成本據報道只有4萬美元,全系統的成本也只有5000萬美元。相比之下,“愛國者”僅導彈單發就是200萬美元(一說300萬美元),全系統就沒譜了。波蘭的60枚PAC-3(反導)、30枚PAC-2(防空)、9臺發射系統和兩部AN/MPQ-65雷達耗資25億美元,據說還是對摺的友誼價。
以廉價著稱的俄羅斯“鎧甲”彈炮防空系統也要1500萬美元,“道爾”要2500萬美元,而這些都是批量部署的野戰防空系統,是比“鐵穹”更加“點”的點防空系統。
即使不算以前的戰績,在當前的以巴衝突中,“鐵穹”系統在實戰中顯示出驕人的戰績,對於突發密集射擊的火箭彈,90%(一說85%)的有效率很高了。這和新冠疫苗一樣,100%的有效率既不現實,也無必要。疫苗只要達到羣體免疫就夠用了,“鐵穹”也只要達到不讓哈馬斯用以色列公衆安全爲政治要挾就達到目的了。
“鐵穹”遠不是完美無缺的,對於更高性能的火箭彈就不夠用了,比如說射程在150公里以上的遠火,末端速度遠遠超過了“塔米爾”的能量水平。對付有末端彈道修正能力的遠火更是吃力。2.2倍音速對攔截高性能戰術飛機也不夠用,所以這不是“正宗”防空系統的替代。
每個發射架有20發的容量,這點“彈艙容量”對付哈馬斯夠用,因爲哈馬斯很難集中發射大量火箭彈而不遭到以軍空中反擊,但對正規軍就不夠用了。
再裝填的時間太長,容易形成防禦間隙,不僅難以有效保護戰略目標,還有可能被對手趁虛而入,打開防空缺口。
“鐵穹”對於中國的300遠火這樣的威脅是攔截不住的
370遠火就更沒戲了
有報道說臺灣評估過“鐵穹”,最後不了了之,這不奇怪。慢說以色列是不是敢趟臺灣軍售的渾水,解放軍的遠火大大超過了“鐵穹”的攔截能力,尤其是臺軍不可能像以軍那樣把“鐵穹”頂着哈馬斯的腦門部署、打上升段。韓國據說也對“鐵穹”有興趣,用於保衛離三八線很近的首都圈,這裡的問題在於朝軍有足夠的手段首先打掉“鐵穹“保護圈。
但“鐵穹”是針對哈馬斯(還有真主黨)火箭彈而設計的,這些都不是關鍵性的缺點,因此是適合以色列需要的。更重要的是,“鐵穹”指出了新的軍事技術發展方向:C-RAM。C-RAM的全稱是Counter Rocket Artillery Mortar,意指反火箭彈、炮彈、迫擊炮彈,實際上還包括反巡航導彈和無人機。
現代軍事技術最重要的特點是精確打擊化和密集打擊化。彈藥末制導化後,命中精度大大提高,智能化後還有空爆、鑽地爆、破牆爆等新型殺傷方式,傳統的分散、隱蔽、機動、工事防護對於抗打擊越來越不管用了。
另一方面,精確打擊彈藥的低成本化使得對手可以傾瀉足夠多的彈藥,火箭炮從來就可以密集發射,榴彈炮也能用迅速改變射角和裝藥實現多發炮彈同時落地的“單炮齊射”,使得傳統的防空理念受到巨大壓力。巡航導彈、無人機的普遍使用進一步惡化了野戰防空的戰場環境。
C-RAM就是針對這樣的新型威脅而產生的,目的是以簡單、有效的攔截手段對低成本、精確制導、大量使用的彈藥形成有效攔截。在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的大國競爭戰略裡,高超音速導彈、下一代直升機都很重要,但C-RAM具有獨特的重要地位,因爲這是分散、靠前部署的美軍的生存保障。美國空軍也對用C-RAM保衛基地有剛需。
對“鐵穹”的指責大多來自於與常規防空導彈的比較,這是雞同鴨比。C-RAM與防空導彈就像遠火與戰術彈道導彈的差別一樣,或者說是末端彈道修正與導彈的差別,容易混淆,但有本質的不同。
導彈是全程具有機動飛行能力的,制導貫徹於整個射程之中,時刻修正導彈,直至擊中目標。末端彈道修正也稱末段制導,顧名思義,就是在彈道的大部分裡按照發射時瞄準線決定的拋物線彈道飛行;或者按照預設的非簡單彈道飛行,比如在預設位置轉入逆彈道,彈道形狀不再是拋物線了,但依然是發射前預裝定的,在發射後就不再改變。只有在進入末段的時候,制導系統開機,可以是“塔米爾”那樣的主動毫米波制導,也可以是遠火或者HVP那樣的衛星導航制導,還有SDB II那樣的GPS-激光半主動-紅外三模製導,修正彈道,消除瞄準誤差,以便精確擊中目標。
由於這樣的機理上的差別,高性能戰術飛機在防空導彈離架後,單靠激烈機動依然不能擺脫追蹤。但在“塔米爾”攔截彈離架後和主動毫米波導引頭開機前,激烈機動就很可能脫離主動毫米波導引頭的捕獲範圍而甩掉追蹤。所以,C-RAM天然就用來對付彈道相對固定或者可預測的目標。
導彈總是更精確,但在很多情況下,末端制導也足夠精確了。比如說,固定的地面目標就無所謂導彈離架後的機動問題,只有在彈道瞄準精度太離譜以至於末端修正都無法糾正脫靶量的時候纔有實質性差別。
另一方面,精確制導彈藥絕大多數屬於末段制導的類型,即使空對地導彈、反坦克導彈的彈道也接近末段制導彈藥,而這些彈藥對現代戰場的威脅比飛機更大,畢竟飛機已經因爲防空威脅太大而很少越頂攻擊,改爲距外攻擊了,最終對目標造成威脅的還是精確制導彈藥。
制導炸彈的速度很低,高度也在容易攔截的中空;制導炮彈、制導火箭彈的末段速度可超過音速,但彈道高,更加適合逆彈道攔截;巡航導彈、反艦導彈貼地飛行,但速度通常在0.5-0.7倍音速,接近目標時的末段彈道也相對固定;對於野戰部隊威脅最大的中空長航時無人機更是在C-RAM的射程之內。C-RAM大有可爲。
從成本上,C-RAM也不虧。155毫米“神劍”制導炮彈的單價爲11.3萬美元;GMLRS制導火箭彈的單價爲9萬美元;SDB炸彈的單價爲4萬美元,但SDB II就是25萬美元;JDAM套件比較便宜,只有25000美元,作爲基體的鐵炸彈另算;LRASM反艦導彈的單價達400萬美元,JASSM-ER巡航導彈140萬美元,“戰斧”Block IV巡航導彈爲180萬美元。就連“地獄火”反坦克導彈的單價也要12-15萬美元。所以4萬美元的“塔米爾”攔截彈在成本上是划得來的,如果用16000美元的MHTK,成本效益就更高了。
“鐵穹”並不完美,但新一代的微型空戰反導彈已經出現,比如洛克希德MHTK微型硬殺傷導彈,採用主動毫米波制導,可能還有被動雷達制導,沒有裝藥,採用直接撞擊的硬殺傷,只有2.3公斤重,0.7米長,彈徑41毫米,單價只有16000美元。這是戰鬥機用於攔截空空導彈和防空導彈的,也可從地面發射,可能需要加裝助推級以取得足夠的射程和射高。
泰利斯Martlet導彈稍大一點,也只有13公斤重,1.3米長,速度1.5倍音速,射程倒是有8公里。
洛克希德MHTK只有0.7米長
泰利斯Martlet導彈也很袖珍
有多種戰鬥部和導引頭可選搭配
以小口徑高炮爲基礎的C-RAM也在大量涌現,老牌的“方陣”、76毫米艦炮上陸了,厄利空35毫米高炮更是用上了,中國則有730上陸。但以小高炮爲基礎的C-RAM有一些固有缺點:
1、不便採用精確的末制導,只有用密集彈幕攔截,耗彈量很大
2、單發威力不足,需要多發命中才能保證摧毀
3、射程不足
4、無法同時與多目標交戰
“陸地方陣”可算最早的C-RAM
MANTIS是德國以厄利空35毫米高炮爲基礎打造的C-RAM
意大利則用“半人馬座”和老資格的奧托-梅萊拉76毫米艦炮打造C-RAM
中國則有LD-2000,這是艦載730上陸
彈幕射擊時很壯觀
彈藥消耗也很壯觀
末制導的小口徑高炮彈現在還沒有成功應用的記錄,小口徑高炮的射程也無法與攔截彈相比,用密集彈幕實現攔截的話,持續射擊能力實際上不高於大容量多管巢式發射裝置,還不便同時與多個目標交戰。儘管彈藥便宜,系統成本也低一些,但需要更多系統和多得多的彈藥才能覆蓋同樣的面積,實際上並不便宜。所以採用火箭發動機的攔截彈還是有不可低估的優點。
另一方面,從末端制導的155毫米炮彈發展而來的HVP(全稱爲Hypervelocity Projectile,超高速彈藥)也在成爲C-RAM新軍。HVP採用新穎的制導機制,彈上只有GPS和數據鏈接收裝置,由防空指揮中心的火控雷達和計算機測定目標的實時位置和速度矢量,並通過數據鏈發送到彈上。彈上通過GPS測定本身的位置和速度矢量,與發送過來的目標信息相對照,決定彈道修正的控制量,在與目標最近的距離時引爆。
英國BAE的HVP
地面部隊已經大量裝備的155毫米榴彈炮都能發射HVP的話,對C-RAM火力的增強是不言而喻的
HVP的射程更遠,還可以通過火箭助推、衝壓助推或者滑翔來進一步增加射程。HVP原定爲電磁軌道艦炮的主要彈藥,但同樣可用於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的155毫米榴彈炮,使得本來只有對地面目標射擊能力的重炮成爲有用的兼職C-RAM平臺,具有很大的戰術價值和發展潛力。HVP的制導方式成本比常見的雷達、紅外、激光更低,也可用在攔截彈反導上,進一步降低攔截彈的成本。
激光比小高炮的潛力更大。使用激光的以色列“鐵光”還在研製中,美國也有多種激光武器快要進入實用階段,首輪應用就包括C-RAM。但激光反導離實戰還有距離。
以色列的“鐵光”則用激光武器,還在研製中
“鐵穹”實際上是用現有技術重新組合而成的新概念武器系統。攔截彈反導的C-RAM技術完全在中國的掌握範圍之內。反炮兵雷達、毫米波制導、微型火箭發動機都有現成技術可以借鑑。
中國對C-RAM也有急迫的需求。中國倒不是擔心有哈馬斯火箭彈那樣的威脅,但臺軍即將裝備的HIMARS火箭炮對登陸的解放軍是重大的威脅,還有各種巡航導彈、無人機、制導炸彈、制導炮彈。
解放軍不擔心哈馬斯那樣的威脅,但臺軍即將裝備的HIMARS火箭炮不可低估
在海上,F-16攜帶的“魚叉”反艦導彈也需要認真對付
更有B-1發射的LRASM和JASSM-ER需要攔截
在海上,主戰艦艇的反導問題解決了,但還有大量輔助艦船也需要末端反導能力,以反制臺軍F-16發射的“魚叉”反艦導彈和美國B-1發射的LRASM反艦導彈、JASSM-ER巡航導彈。C-RAM是很有用的補充。
久病成醫,常年在征戰之中的以色列對於軍事技術的發展方向有特殊的敏感。差不多40年前,以軍在貝卡谷地首先用無人機誘逼敘軍防空雷達開機,然後打瞎雷達,使得在1973年十月戰爭中讓以色列空軍一籌莫展的防空導彈出師未捷身先死,取得貝卡谷地大捷。
以色列“偵察兵”無人機剛出現的時候,也是有缺陷的,但貝卡谷地大捷引起世界無人機熱潮,成爲軍事技術的新方向,至今未艾
在技術上,以軍當時的“偵察兵”無人機並不完美,防空壓制也只是無人機的一種用法,但“偵察兵”揭示了軍事技術發展的新方向,其影響至今猶在。
“鐵穹”也是一樣,其實戰效果和技術完美性是次要的,重要之處在於揭示了軍事技術的又一個重要發展方向。C-RAM值得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