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歐盟將面臨深淵

汽車成爲今年下半的全球經貿的主角,發起者是美國對華加徵關稅,在近期歐盟也有同樣表態,一時間汽車成爲了歐美與中國貿易的風向標,以至於如今的美國大選也被拿來做籌碼。

衆做周知,不到一個月美國大選將拉開帷幕,在民調下,特朗普和哈里斯似乎互有勝負,但可以確定的是,雙方乃至外界都認爲拿下搖擺州纔是關鍵。

而作爲傳統“大搖擺”的密歇根州成爲“特哈”的主要角逐地點,主題則是美國汽車工業代表-底特律。

於是問題來了,雙方都拿中國電動汽車說事,哈里斯繼續拜登政策,支持美汽車智商稅和中企競爭,特朗普則態度明確加大打壓力度。

他提出徵收新的關稅,以阻止中國汽車製造商在墨西哥生產汽車並將其出口到美國。說是200%,甚至1000%。墨西哥去年向美國出口了250多萬輛汽車。

同時他打算重談北美自貿協定,目的就是阻止任何帶有“中國特色”的汽車及零部件進入美國市場。

在歐洲,歐盟雖然現在和中方在談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取代加關稅的措施,目前的信號是歐盟態度強硬,擺出的理由說不加關稅歐盟1300萬員工的汽車工業過不下去。

當然,無論找什麼理由,大多數歐盟國家不想與中國貿易惡化,最近西班牙喊話要求歐盟不要衝動防止事態擴大。

歐盟的目的和美國一樣,發展自己的產業,但對華採取不友好政策最終只會適得其反。不僅僅是因爲歐盟出口商將遭受中國針鋒相對的迴應。這些關稅將降低電動汽車的價格,尤其是對低收入買家而言,從而破壞歐盟自身的脫碳目標。

這還算輕的,更大問題是無論怎麼折騰,電動汽車商業化的成本也低不了,例如關鍵之一的充電。

在歐洲大部分地區,充電成本在每100公里5-10歐元之間。較爲便宜的異常值包括:冰島(2.9歐元)、葡萄牙(3.2歐元)和芬蘭(4.6歐元)。在挪威和斯洛文尼亞,充電成本躍升至每100公里17-19歐元。

在我國,公共的價格差不多是每百公里16-27元(2-3.5歐元),家庭的話是8.5-11元(1.1-1.4),匯率按照10月最新計算,若按照9月平均匯率計算則更少。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電動汽車領域以外,新能源中風力渦輪機歐盟也可能對中企出招,而眼下又一個領域歐盟也在醞釀-膠合板,歐盟認爲中國對歐出口的膠合板激增,影響了本土企業(歐盟的主要生產國在波蘭、芬蘭、法國和波羅的海國家。該行業僱傭了1萬人。)

諷刺的是,爲了顯得“合理化”,歐盟排出了新理由,說我們對歐出口的膠合板中含有“俄羅斯成分”,說不接受。

現在不好判斷歐盟未來到底怎麼走與中國貿易的路,他們在等待美國大選,若特朗普當選,一定程度上歐盟會積極向中國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