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藝術教育激發高校學生創新思維潛能

□張宏亮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社會和科技環境中,創新能力已成爲各行各業對人才的基本要求。隨着全球經濟競爭的加劇,高等教育面臨着巨大的挑戰,如何培養具備創新思維和解決複雜問題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成爲教育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議題。對此,高等教育改革聚焦創新人才培養,積極打造教育生態新系統,而藝術教育作爲一種跨學科的教育形式,在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豐富精神世界以及激活創新思維方面展現出獨特的價值。因此,基於立德樹人視域下明確藝術教育根本任務,推動其健康、有序發展,使之真正迴歸到育人宗旨,能夠激發學生追求美、創造美的熱情,幫助其樹立積極的藝術審美觀顯得尤爲重要。

優化藝術教育課程體系。激發高校學生的創新思維,應從課程體系建設入手,通過豐富課程內容、創新教學方式,夯實創新思維的培養基礎。首先,優化藝術教育課程設計,精心設計必修、選修課程內容以及實踐教學內容,增加創新教育內容,在日常藝術教學活動中有效滲透創新思維。同時,開展跨學科教學活動,將藝術教育課程內容與科技、數學、語言等其他學科內容巧妙結合,創造藝術解讀和表達方式,增強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爲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新視角。其次,創新藝術教學方法。傳統的藝術課堂往往侷限於藝術理論的講解,缺乏生動性和互動性。因此,教師應嘗試多元化教學手段,如採用現代媒體技術,如虛擬現實、數字藝術等,爲學生提供沉浸式的學習體驗,或引入遊戲化學習、項目式學習等教學策略,增強藝術教學的新穎性,提高學生學習的專注度。同時,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理論講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走出教室,深入生活與自然,以開闊的視野獲取靈感,培養其敏銳的感受力和獨特的藝術視角,激發其批判性思考與創造性表達。最後,堅持因材施教。教師應當細心觀察並評估每位學生的學習進程和特點,根據不同學生在知識掌握、技能培養以及領悟能力等方面的實際情況,爲其制定個性化學習計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促進創新思維培養。

加強課內外教學的協同性。創新思維培養本質上是通過科學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內在的創新潛力,意味着創新思維並不是簡單地“教”給學生某些知識或技能,而是在合適的教學語境下,通過引導、鼓勵和激發,開發學生潛在的創造力。教師應加強課內外教學相結合,通過組織多樣化的校內外藝術創作、競賽、展覽等活動,爲學生提供多元化的藝術實踐學習機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進一步理解課堂知識,提升藝術技能的熟練度,並在此過程中逐步建立起創新思維與創意思維。如邀請知名藝術家或行業專家來校開展工作坊,通過面對面交流,爲學生提供直接的經驗指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意靈感;設立特定的主題,如環保、文化遺產保護等,讓學生圍繞主題展開創作,激發其關注社會議題的熱情,並提高其表達能力;組織學生參觀歷史遺蹟、文化遺址,通過實地考察瞭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藝術形式與審美觀念,豐富學生的藝術視野。

完善藝術教學評價機制。藝術教學評價是高校藝術教育體系的重要環節。爲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培養,需發揮教學評價的導向作用,有效引導教師調整教學策略、優化課程內容,以更貼近學生需求和興趣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一是建立多元化評價標準。在考查學生藝術知識掌握、技術運用、審美標準的同時,關注學生在藝術創作過程中展現的獨創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二是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注重記錄學生在藝術學習過程中的探索、嘗試、改進等動態發展,關注其學習態度、團隊合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結果性評價則聚焦於學生完成作品或項目後所呈現的實際成果,包括作品的技術表現、情感表達以及對社會、文化的貢獻度。要兼顧兩者,加強對藝術教學過程和結果的有效監控。三是將第三方主體引進藝術教學評價當中。高校可邀請藝術家、藝術評論家以及藝術教育領域專家等組建專家評估團隊,客觀公正地評估藝術教學效果,真實反映每位學生的發展狀況,並結合高校藝術教育實際給予更具建設性、指導性改進建議,爲規範藝術教學、激發學生創新思維打下良好基礎。與此同時,高校應緊扣評價導向,深入剖析藝術教育中的各種問題,找準教育教學改革着力點,針對性調整藝術教學內容與策略,打造優質高效藝術教學課堂,持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強化創新思維培養。

本文系2022年度黑龍江省省屬高等學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科研項目(項目編號:2022-KYYWF-0364)“新時期藝術教育對高校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模式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哈爾濱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