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包郵賺錢嗎
在電商平臺、外賣平臺、線上即時超市下單時,人們往往會關注滿多少錢包郵。“包郵”二字給消費者帶來了滿足感,而且包郵商品的價格越低人們的滿足感越強烈。
一般情況下,寄1件快遞的費用10元左右起步,蘇浙滬地區或者部分無需上門取件的可能低至五六元。然而,網上總會出現5元以下的包郵商品,這是怎麼回事呢?在直播間,2.9元、3.9元包郵的商品並不罕見,甚至還有1元包郵的活動,這些比快遞費還低的包郵商品究竟靠什麼賺錢呢?
商家深知低價包郵策略能夠帶來大量訂單,快速攤薄商品的總成本。這些商品普遍成本較爲低廉,比如很多B2B互聯網平臺的鋼化膜報價每張僅爲0.6元左右,一包小零食的成本低至分角。當商家手握大量訂單時,在上游供應鏈市場和下游快遞市場中就成爲大客戶,能夠大刀闊斧地對原材料和快遞價格進行砍價,進一步降低商品成本。這是規模經濟的作用。
快遞企業在其中也扮演了低價促銷的角色。快遞企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維護運輸工具和快遞網絡,特別是幹線運輸存在淡旺季,爲了保障淡季運輸車輛的滿載率,需要大量訂單維持運轉。低價包郵商品量大且相對穩定,甚至有快遞企業親自下場,衆多快遞自營商城和直播間應運而生。還有些快遞企業會用個人訂單的利潤去補貼量大穩定的低價包郵訂單。
到此,故事並未結束。
當一種新產品進入成熟的市場時,首先面臨的就是同類產品競爭。一些資金雄厚的企業可能會通過鋪天蓋地的廣告搶佔市場。相較於高昂的廣告費用,小微企業則通過微利或者低成本的方式採用低價包郵的策略,迅速贏得大量消費者。這是品牌效應和口碑效應的作用。
常言道,“買的不如賣的精”。其實每一位在網絡上購物的消費者都是數據要素的生產者,人們的搜索和消費行爲將構築起海量的數據資源。對商家而言,數據要素是珍貴的財富。企業不僅通過豐富多樣的產品獲取訂單,還能收集到消費者偏好,勾勒出消費者畫像。這不僅能夠優化產品類型和生產工藝、降低成本,還能夠創造新的消費需求。粉絲積累到一定數量後,還可以順勢在店內上架一些高質量且利潤也較高的商品。
此外,企業還需要考慮庫存成本。對於衣服食品這類時效性較強的商品,企業需儘快銷售,降低倉儲虧損,增加流動資金。一旦這些產品滯銷,企業會聯合平臺採用低價模式去庫存、引流量,並帶動企業其他產品銷售,總體算下來更爲划算。
也就是說,低價包郵對商家來說未必是賠本生意。即使真是虧本銷售,也賺到了吆喝,吸引了大量消費者關注店鋪,通過消費者復購高價值產品來獲取利潤。簡而言之:商家通過低價包郵策略攤薄了成本,並通過高附加值產品創造利潤。
和一元包郵道理相通的現象在生活中也很常見。比如,礦泉水生產商薄利多銷中小瓶裝水搶佔市場,平均利潤低,再在此基礎上開拓大容量水市場,提高利潤率。又如,街頭巷尾有不少24小時營業的店鋪,有些店鋪夜間的收益僅能夠抵消運營成本,但夜晚亮起的招牌可以吸引過路人的注意,夜間獲取的這些客戶也可能會成爲店鋪的忠實消費者,發揮廣告效應和品牌效應,爲店鋪帶來更多利潤。大家不妨想一想,您身邊還有哪些類似情形呢?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林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