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照護需求差異大 應有評估標準

立法院會三讀通過「就業服務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大幅放寬巴氏量表。臨牀常開立巴氏量表的醫師均樂觀其成,但神經外科醫師則擔心排擠失智病人照護資源,腫瘤科醫師表示,即使是第四期癌症病人,仍有人能夠自理無虞,建議新制上路後,仍要設下一定程度評估條件或優先順序應有評估標準決定優先順序,將資源用在刀口。

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對「以年齡區分、全面免評即可聘僱外籍看護」等政策感到憂心,他表示,這將造成排擠效應,照顧資源有限,需要更多專家評估,才能妥善分配,讓照顧資源集中在嚴重失能、失智等患者,建議新制上路後仍應設計制度,判斷病人對照顧人力的需求程度,決定聘用外籍看護的優先順序。

「隨新藥新科技進展,癌症病人自理能力差異很大。」臺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張文震說,許多癌症患者需要旁人照顧,愈晚期照護,其負擔愈大,但愈來愈多抗癌新藥納入健保,改善病人生活品質,不少晚期肺癌病友仍可繼續上班,半數門診癌症患者不需旁人照顧,可獨立生活,就醫看診。

張文震說,自己門診病患半數不需旁人照顧,就能自行生活、就醫看診,放寬免評巴氏量表條件是善意政策,讓更多癌友獲得照顧,但開了方便之門同時,須留意如何把資源用在刀口上,除應讓最弱勢病人獲得照顧,也要避免損及本國籍勞工就業權益,建議未來應設計配套措施,在符合就服法資格民衆,申請外看前進行需求評估,提出建議。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