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下死手?爲逼可口可樂交出120年秘方,三番五次出臺無賴政策

英國的一家媒體曾幽默地指出:

“全球有三個謎團:英國女王的財富,羅納爾多的體重,以及可口可樂的神秘配方。”

對於這個全球性的謎題,即使是印度人也充滿了好奇。

衆所周知,印度以其獨特的商業策略而聞名,無論是兔子的TikTok、小米、浦項制鐵等國際知名企業,一旦進入印度市場,不論其來自美國、中國還是韓國,都難免被剝削一番。

當可口可樂遭遇印度壁壘

自1886年誕生以來,可口可樂已經走過了138年的歷程,成爲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百年老店”。

談到可口可樂的配方,其實大部分成分都是公開的,包括糖、碳酸水、焦糖、磷酸、咖啡因和“失效”的古柯葉等。

然而,其核心機密是那不到1%的神秘成分——被稱爲“7X商品”,這一部分配方至今仍是可口可樂公司最寶貴的商業機密。

正是這不到1%的神秘成分,卻成爲了印度心中的一根刺。

二戰之後,隨着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像可口可樂這樣的飲料巨頭自然也希望藉此機會擴展全球市場。

1950年,可口可樂將目光投向了印度市場,當時印度剛剛獨立,作爲一個人口衆多的國家,經過一系列的談判,可口可樂很快就成功進入了印度市場。

印度的高溫氣候使得冰鎮飲料需求旺盛,正如預期的那樣,可口可樂迅速在印度市場佔據了一席之地,從富裕的城市到偏遠的鄉村,可口可樂的廣告無處不在,各大超市的貨架上,可口可樂總是擺放在最顯眼的位置。

在那十年間,可口可樂享受着豐厚的利潤,爲自己的決策感到自豪。

但印度人真的會讓外資企業在印度輕鬆賺錢嗎?這似乎並不符合印度的風格。

在可口可樂在印度賺得盆滿鉢滿的同時,一家名爲帕爾的本土飲料公司卻因爲可口可樂的競爭而面臨被擠出市場的困境。

於是帕爾公司決定反擊,向有關部門舉報,質疑可口可樂這樣的大公司內部不可能沒有問題。

隨後,印度開始了對可口可樂的全面審查,他們自信在“依法審查”方面從未失手。

但審查結果卻讓印度人大吃一驚,他們發現在整個印度,幾乎沒有一家公司能比可口可樂更加遵守法律法規。

這讓印度人感到困惑,一個如此守法的公司怎麼能賺這麼多錢?這讓印度人的面子往哪裡放?

於是,印度決定製定新的法律,以“依法行兇”的方式對付可口可樂。

印度召集了100多名議員,經過三天三夜的討論,出臺了一項新的外匯管理法案。

新法案明確規定,所有外資公司在印度運營,必須交出60%的股份。

這讓可口可樂感到震驚,他們從未見過如此明目張膽的無賴政策。

但考慮到在印度十多年的辛勤經營,可口可樂最終還是交出了60%的股份。

但印度人並沒有就此罷休,他們心中暗自發誓,一定要徹底擊敗可口可樂。

在可口可樂交出60%股份後,印度再次要求可口可樂交出剩餘的60%配方。

這讓可口可樂徹底醒悟,原來印度人繞了半天,真正的目標是他們的配方。

這次,可口可樂看清了印度人的真面目,和其他50多家美國公司一起,連夜逃離了印度(1977年)。

所有在印度的投資都化爲烏有。

這正應了那句話:在印度賺錢,只能在印度花,一分別想帶回家。

印度人的做法是雁過拔毛,而印度人則是直接把雁留下。

可口可樂退出印度後,可樂市場出現了巨大的空缺,帕爾公司趁機佔領了印度市場。

但隨着可口可樂離開印度市場的還有許多外資企業,一段時間後,印度開始感到壓力,外國企業不再來投資,他們還怎麼薅羊毛?

於是在1991年,印度政府啓動了經濟改革,廢除了之前對外資的嚴格限制。

可口可樂再次看到了機會,以爲印度已經“深刻反省”了自己的錯誤。

於是在1996年,可口可樂再次回到了印度市場。

這次,可口可樂吸取了上次的教訓,進行了自我反省,認爲自己上次在印度市場只關注自己的利益,沒有給印度本地帶來福利,才遭到了印度政府的“整蠱”。

因此,這次進入印度市場後,可口可樂大力開展本土化發展,爲印度提供了3萬個就業機會,努力實現雙贏。

這次,印度應該不會再對可口可樂不滿了吧。

幾年時間裡,可口可樂再次在印度市場大展拳腳,擊敗了印度本土的灌恆河水製作的飲料,銷量一路下滑。

幾年後,印度人看到可口可樂已經養肥,可以開始“宰殺”了。

2006年8月,印度發佈了一份調查報告,稱在可口可樂的飲料中發現了疑似農藥的成分。

這對可口可樂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他們憤怒地指責這是明目張膽的陷害。

這次謠言攻擊導致可口可樂的銷量在幾個月內下滑了40%。在可口可樂束手無策之際,一位印度官員私下找到他們,表示只要給點好處,就可以擺平這件事。

雖然不情願,但可口可樂還是本着“入鄉隨俗”的心態,妥協了。隨後,這位官員的賬戶上多出了1000多萬美金,第二天,衛生局就發表聲明,稱可口可樂的產品沒有任何問題。

但印度並沒有就此罷休,繼續對可口可樂進行挑釁。

一位賣農藥的商家發現,許多農民直接用可口可樂噴灑作物,聲稱可口可樂比農藥更有效。

一升裝的濃縮殺蟲劑價格高達1萬盧比,而一升裝的可口可樂只需30盧比。

這讓可口可樂感到困惑,他們質疑這是否是因爲印度濫用恆河水導致地下水污染。

這個消息迅速在民間傳播,可口可樂的廣告牌被憤怒的羣衆破壞,印度政府對此默許。

農業專家的研究也發現,可口可樂比棉花糖還要甜,蟲子嘗過後都說好。

印度的一再挑釁最終激怒了可口可樂,他們將印度農業部告上了國際法庭。

可口可樂表示,在全球任何檢測機構都不可能從他們的飲料中檢測出殺蟲劑,他們願意一起去檢測。

印度法院則表示,印度所有的檢測機構都能從可口可樂的飲料中檢測出殺蟲劑。

印度還表示,其他國家的檢測機構可能都被可口可樂收買了,他們不相信。

可口可樂再次表示,只要不在印度,全球任何檢測機構都不可能發現他們的飲料中有殺蟲劑。

印度最後提出,讓可口可樂交出配方,以便他們親自檢查是否含有殺蟲劑。

印度表示,如果不交出配方,他們無法相信可口可樂。

果然,可口可樂聽到這話後,腸子都悔青了。他們意識到印度人一直在等待這個機會。

最終,可口可樂只能再次屈服,花費了40億美元的公關費用,相當於他們三年利潤的總和。

印度的官員們買房買車,可口可樂這才得以繼續正常營業。

如今,可口可樂在印度的銷售依然如火如荼,但不知道印度政府何時會再次看到這隻“豬”長肥,再次進行收割。

印度政府的做法實在是不人道,俗話說,不能總是盯着一隻羊薅羊毛吧?

雷軍:are you ok?

世界公認的“外資墳場”

如果大家對印度這個“外資墳場”的感受還不夠深刻,可以繼續往下看。

2022年1月,印度政府指控小米逃稅,開出了5.6億元的天價罰單;

接着在5月份,又以違反當地法律爲由,凍結了小米555億盧比(約47億元人民幣)的資產。

這相當於雷軍爲印度政府免費工作了十年。

比亞迪自2007年進入印度市場,到2022年被指控偷稅漏稅,要求補繳7.3億盧比(約6360萬元人民幣)的稅款。

當然,印度人雖然手段狠辣,但他們有一個優點,那就是一視同仁,不管你來自中國、韓國、日本還是美國,印度人都是六親不認。

2006年,印度對微軟罰款70億盧比(約6億元人民幣);

2013年,對諾基亞罰款2.5億美元,對寶馬罰款1億美元;

2014年,對三星罰款2億美元,2022年再次對三星罰款2.12億美元;對亞馬遜罰款1.72億美元,對OPPO罰款5.5億美元,指控VIVO逃稅221.7億盧比(約18.9億元人民幣);

2017年,對沃達豐罰款26億美元,最後利滾利到了51億美元...

在印度賺錢難如登天,如今印度的“名聲”已經讓很多外資企業對投資印度心存疑慮,猶豫不決。

正所謂,自己種下的果,還是要自己承擔。

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探討!

本文內容來源於:環球時報2022-08-19——“印度製造”遇尷尬,兩千多家在印外企爲何“跑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