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銀行挖「手機個資」判斷信用 檢查客戶臉書和購物習慣
▲ 印度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計劃透過掃瞄手機的金融科技應用程式,挖掘申貸人的個資,以此快速審覈貸款申請。(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印度有數億人口沒有信用紀錄,當地銀行想了解他們的負債能力成本太高,使得推展放貸業務受阻。根據《華爾街日報》,印度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攜手合作,計劃透過掃瞄手機的金融科技應用程式,挖掘申貸人的個資,以此快速審覈貸款申請。他們想從顧客手機裡挖掘包括臉書等社交軟體的紀錄和線上購物的習慣,藉此評估客戶的信用、降低風險成本。
多數印度人從未擁有信用卡或申請貸款,銀行傳統的方式是派人家家戶戶拜訪並檢視文件,如今,應用程式可以帶來許多方便。RBL銀行執行董事艾胡亞(Vishwavir Ahuja)表示,這種方式不是嚴謹的科學,但比起申貸表格上的靜態數據,的確比較科學。
▼ 印度有數億人口沒有信用紀錄,當地銀行想了解他們的負債能力成本太高,使得推展放貸業務受阻。(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邦加羅爾(Bengaluru)的線上支付新創公司Simpl計劃檢視用戶的線上購物紀錄,再將風險評分分享給與之合作的金融機構。另一家科技公司Datasign和印度IDFC銀行合作,以「三角驗證」用戶在臉書上的聯絡親友,以確保申貸者沒有提供不實資訊。
此外,總部在新加坡的Lenddo想要取得用戶手機電話簿裡的聯絡人人數、打電話的頻率等資訊。HDFC則會用手機定位,驗證潛在客戶的住址。Kotak Mahindra銀行還計劃掃瞄申貸者的簡訊,裡頭有銀行交易的記錄,藉此瞭解消費習慣和消費力。
印度主流銀行未來若大規模利用手機資訊,能讓先前無法借貸的數百萬人受惠。不過,這類掃瞄手機的應用程式也可能引發許多隱私和安全問題,美國等已開發國家也爆發過對這類程式的爭議。
▼ 印度銀行若大規模利用手機資訊,能讓許多人受惠,但也可能引發隱私和安全問題。(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