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血色三河》亮相廣東省藝術節,講述“三河壩戰役”歷史精神

粵劇刑場上的婚禮》,讓人們記住了革命先輩周文雍和陳鐵軍;電影《八佰》,讓觀衆記住了四行倉庫的歷史;而音樂劇血色三河》,讓人們瞭解並銘記三河壩戰役的重要意義。由梅州市創排的音樂劇《血色三河》入選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大型舞臺藝術作品終評作品名單。這部紅色革命題材的主旋律作品,是近兩年來廣東打造的舞臺藝術作品中觀衆口碑較好的一部,吸引了衆多的紅色文化愛好者,深受觀衆讚揚,能讓觀衆“坐得下來,看得進去,併爲之感動落淚。”

切口講好大戰役故事

音樂劇《血色三河》講述的是對中國革命和軍事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地位的三河壩戰役,展現出廣大共產黨員在革命中堅守信念、勇於擔當、誓死殺敵的大無畏精神

該劇以小切口講好大戰役故事,劇情緊湊,層層鋪墊,高潮迭起。在劇目的序言中,便立刻交代任務,令觀衆能清晰瞭解接下來劇情的發展方向:以共產黨員謝嘯天臨危受命,與共產黨員歐陽朵朵假扮夫妻身份,回到家鄉三河壩徵船以備三河壩戰役而展開。

該劇並沒有採用“說教”的方式來敘事,而是通過塑造、刻畫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物形象進行表現,以情動人,謳歌了革命信仰親情、手足情、戰友情、愛情劇中第五場“浴火”中,國民黨特派專員、大哥謝懷烈獨唱:“曾經的理想那麼美,如今,那無法安放的壯志消逝如灰飛。”他內心在鬥爭,“信仰破滅,愛情不在,我該何去何從?”戀人朵朵被抓,大義凜然走向死亡,無論是大如信仰,小如愛情,都逼着謝懷烈作出抉擇。在朵朵求謝懷烈給她痛快一槍時,他最終選擇了愛情,與戀人共度火海,愛情在浴火中永生,故事情節的展開自然而然,合情合理

客家元素豐富舞臺表現

音樂劇《血色三河》體現了濃烈的客家元素,並豐富了舞臺的表現形式,更好地講好梅州蘇區、講好客家人的故事,同時也讓觀衆瞭解更多的客家文化。

比如:該劇第一場“還鄉”,共產黨員謝嘯天與戰友對暗號用的是客家山歌;第二場“重逢”,客家妹子跳起了客家特有的《杯花舞》,中秋夜要進行的客家民俗敬月亮;第三場“智鬥”唱起的客家童謠月光光》,用客家民俗添丁“上燈”來保護船隻;第四場“義舉”,謝嘯天的父親唱起客家山歌號子,給起義部隊帶來“永興號”,也帶來鄉親們的船。

尤其是第六場“捨身”中謝嘯天唱的鬆口客家山歌:“哦嘿!中原系涯胞衣跡,天地爲客處處家。熱血打通腳下路,丹心忠魂守華夏。”更是唱出了客家人的愛國情懷,唱出了客家人的大義凜然與自豪

多媒體技術增強觀感

音樂劇在表現宏大場面或者交代背景時,往往因受限於舞臺而難以展開。而運用多媒體技術,將舞臺藝術與影像藝術相結合,將全息影像與戲劇融合在一起,視覺衝擊力強,從而大大增強現場觀衆的觀感,是音樂劇《血色三河》的一大亮點。其中第六場“捨身”中的“渡江”、“炸橋”等場景,藉助多媒體技術,營造了戰鬥的激烈場面,令觀衆如身臨其境,增加了視覺感染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劇的唱詞臺詞極具感染力,體現出創作團隊的功力。一句“我想把生命活成一首歌”點出了整場音樂劇的主旨和靈魂。要去炸掉敵人的浮橋時,謝嘯天對戰友們說:“我們起義不是爲了死,而是爲了活,是爲了讓更多的人更好地活。”“這裡是我們的家鄉,如果我們打不出去,就讓我們留在家鄉的山水裡。”這些唱詞與臺詞讓觀衆爲之動容。(文/黃宙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