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卡爾文·科:“南海行爲準則”可成爲衝突管理範例

來源:環球時報

中國一直與東南亞國家保持緊密且富有實效的合作伙伴關係。新加坡總理黃循財認爲,當前關係在各項東盟對話夥伴關係中最具實質性。毫無疑問,這種關係將朝着有益於各國的方向持續加深與鞏固。在老撾萬象召開的東盟—中國峰會上,我們見證了兩項聯合聲明的問世,着重強調民間交流與貿易合作。然而,在夥伴關係不斷推進的同時,我們仍面臨諸多內外挑戰。在此次峰會上,緬甸局勢和南海問題成爲討論重心,一些話題背後還充滿了對海峽兩岸穩定以及對中美緊張關係的擔憂。

在此背景下,東南亞國家又該如何看待與中國的關係?勤學、聰慧、好問的中國使得東南亞國家紛紛投來欣賞的目光。中國認識到,與東南亞的關係不能僅停留於意識形態層面,而必須在尊重各國的戰略主權的前提下謀求合作與發展。這是自1991年中國與東盟建立關係以來雙方互信不斷增進的基石。作爲東盟合作的排頭兵,中國是第一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的非東盟國家、第一個成爲東盟戰略伙伴的國家、第一個成爲東盟全面戰略伙伴的國家,也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堅定擁護者。

無論是過去、現在、抑或是未來,中國始終是東南亞國家重要的戰略伙伴。去年,印度尼西亞外交政策社區(FPCI)與東亞東盟經濟研究中心(ERIA)聯合發佈《東盟民衆認知調查報告》,其中41.41%的受訪者表示,中國是東盟未來的重要合作伙伴;相較之下,僅有14.81%的受訪者選擇美國。印尼總統普拉博沃·蘇比延多將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8%。分析人士認爲,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加強與中國的合作。

東盟對話夥伴多在尋求探索深化合作,而東盟與中國應將重心放在棘手難題,尤其是南海問題上。我就此提出兩項建議。

首先,“南海行爲準則”必須具有法律約束力。東盟與中國就南海問題的討論已長達20餘年,所取得的積極成果是爭議海域未再出現重大事件或公開衝突。其次,要保持自制,避免南海爭端。這也是維護地區穩定的關鍵。東南亞國家的共識表明,南海問題是中國重要的內政問題,但對聲索國的國內政治也至關重要。

我認爲,切實改變區域安全架構的關鍵是制定強效的行爲準則。即便無法解決所有爭端,該準則也應成爲大國與東盟等區域集團間衝突管理的範例,符合中國與東盟的共同利益,表明其能夠在不涉及其他大國(如美國)的情況下處理本國/本區域事務。上述政策既適用於政府機構,亦可應用於非政府層面。而我的建議是,進一步加強對政治安全的討論。中國—東盟關係論壇(雅加達)、博鰲亞洲論壇(海南)以及中國—東盟未來關係論壇(越南)等活動皆是有益的嘗試,值得雙方參與和支持。最近發表的東盟—中國聯合聲明亦支持增加東盟與中國專家間對話。

總之,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關係極富韌性。在互信日增、貿易提升、交流加深等日益向好的局面之下,我們不能止步不前,而應該進一步推動雙邊關係向前發展。我在外交學院參加研究生論文答辯的時候,就做了如下結語: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關係是“老好朋友”(老朋友+好朋友),基於這段既久遠又牢固的關係,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善意與行動克服困難。(作者是印度尼西亞外交政策社區(FPCI)秘書長兼研究與分析研究院首席分析師,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不代表FPCI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