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後撤檔,保不了「平安」
剛剛落幕的2024國慶檔交出了一份票房21億的答卷。
《志願軍:存亡之戰》《浴火之路》《749局》位列票房前三。
本文數據來源:燈塔專業版
細看這個國慶檔,有的是穩紮穩打中規中矩的正常發揮,有的是“黑紅也是紅”的流量之王,但我們今天要說的,是隻能感慨“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的另一類——
上映三天之後選擇撤檔的《出入平安》,到底鍋應該誰來背?新的【電影侃侃談】系列,就來談這一話題。
《出入平安》在9月30日上映,首日票房613萬,比起同日上映的《危機航線》 (1765萬) 和《志願軍:存亡之戰》 (4687萬) 已經差距明顯。
到了10月1日國慶檔新片正式集結,《出入平安》很快就成了第一批炮灰。10月2日,《出入平安》的單日票房已經不足300萬,排片佔比只有3.9%,生存空間可以說微乎其微。
《出入平安》的票房表現
沒有機會被看到,就不可能靠口碑逆襲,沒有口碑逆襲,就不可能拉昇排片,《出入平安》開局就陷入了難以擺脫的死循環當中。
10月3日晚,《出入平安》宣佈撤檔,退出國慶檔競爭,擇期重新上映。同日撤檔的還有動畫電影《皮皮魯和魯西西之309暗室》,這兩部影片成爲這個國慶檔中的一抹悲情色彩。
《出入平安》和《皮皮魯和魯西西之309暗室》撤檔
相信大部分觀衆對於上映之後再撤檔的反應大概都是——“又來?”
確實,這早已不是第一次有影片在公映之後因爲票房表現不佳而撤檔了。
光是今年,就有春節檔的《紅毯先生》《我們一起搖太陽》兩部頗受關注的新片撤檔,此後分別於3月15日和3月30日再次上映。
5月,丁晟導演的《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也是在上映之後票房低於預期決定撤檔重映,但很快就直接上線網絡,此舉引發了市場和觀衆的熱議。
如此頻繁的映後撤檔讓2024年被調侃爲“撤檔元年”,“打不過就跑”彷彿成了影片票房表現不佳的遮羞布。
儘管片方的撤檔公告一般都表示“來日重逢”,但真正重逢的時候,結果大概率不會好。
映後撤檔,本身就先給市場和觀衆留下了質量不佳的負面印象,即使再上映,也需要極好的口碑才能扭轉頹勢;
同時,映後撤檔導致前期大量宣發投入付之東流,進一步增加了此後回收成本的壓力。比如甯浩+劉德華的《紅毯先生》總票房就未過億,讓人大呼意外。
既然有如此前車之鑑,依然有影片要冒着風險撤檔,原因也很簡單:因爲真的虧。
在上映撤檔後的影片一般有兩類,一類是體量較小、關注度較低,本來也只能在大檔期別人吃肉我喝湯,卻最終因頭部影片過強而連湯也喝不到;
另一類則是有不錯的班底和題材,希望在檔期裡爭得一席之地,甚至成爲黑馬,卻遭遇“骨感現實”的作品。
如果前一類影片的撤檔還有一定的“合理性”,那後一類影片的撤檔,更大程度上影響着整個市場生態的健康發展。
除了大量資源和人力被浪費,“反悔撤檔”也讓普通觀衆對於影片質量產生不信任感,進而挫傷觀影熱情,對於急需更多觀衆走進影院帶來提振的電影行業,這樣產生的後果更加需要讓人警覺。
回到《出入平安》,該片的撤檔顯然屬於第二種類型,導演劉江江上一部作品是備受好評的《人生大事》,豆瓣評分7.3,內地票房超過17億。
今年這部新作在陣容上有肖央、阿雲嘎、娜扎等熱門演員加盟,題材以唐山大地震中的一段真故事展開,從製作、陣容、題材上來看沒有明顯的問題。
就算考慮到題材與檔期氛圍之間些微的“不合拍”,或者影片在質量上存在瑕疵,這樣一部有良好口碑班底和中等以上製作規模的新片突然預冷,也依然是不正常的現象。
那麼問題在哪裡?我們在此前更多將映後撤檔的責任歸結爲檔期選擇不佳或者宣發策略的失誤,甚至更簡單粗暴地歸結爲“沒有排片”,但除此之外,頻繁的撤檔背後,或許也有更多原因。
今年國慶檔的10部新片,有7部由貓眼參與出品/發行:《志願軍:存亡之戰》《危機航線》《出入平安》《749局》《熊貓計劃》,以及《只此青綠》和《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6》。
國慶檔中貓眼出品/發行的作品
除了後兩部類型和題材特殊性以外,前面五部可以說是互爲直接競爭對手,而共同處於同一家發行公司之下,意味着不同作品因爲各自的市場表現而被安排以不同的“發行策略”也是情有可原的事。
今年的國慶檔票房變化,先是《749局》在預售和首日領跑,隨後因爲口碑差評大面積發酵而導致票房直線下滑。
與此同時,非貓眼發行的《浴火之路》逆勢發力,在着眼全局的發行商看來,“內憂外患”之下,舍卒保帥也是不得已的選擇。
《浴火之路》同樣是肖央主演
貓眼的“打包發行”或許確實能更好地調配資源和渠道,但是也在無形中扼殺了更多影片翻盤的可能。
從當初的《隱入塵煙》 (1億) 到最近的《里斯本丸沉沒》 (4100萬) ,如果僅僅因爲上映之初的票房表現不佳就“讓出機會”給其他更好表現的作品,那就不會有後來的黑馬故事和票房逆襲。
回到撤檔本身,在尊重市場和觀衆的大前提下,“映後撤檔”本身是不正常的現象。這其中既有影片題材陳舊、質量不佳、宣發滯後等內在問題,同時也有檔期擁擠、口碑變化等無法控制的外在因素。
除此以外,面對仍舊不夠成熟的市場,製片方、發行方和影院,如何能以更合理的方式兼顧每一部影片的當下表現和未來潛能,是不小的難題。
每一個檔期會有自己的冠軍和“陪跑”,我們期待健康的市場讓每一部影片都能回到屬於自己的位置,理性的市場不會天天有黑馬,也不應該時常有“棄子”。
也只有迴歸健康和理性的環境,才能讓觀衆重新願意走進影院,爲電影行業注入最重要的生命力。
僅僅依靠映後撤檔來臨時避險,不會永遠保中國電影“平安”。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絡,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繫我們。
【鬼腳七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