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壇發光 文創領軍 張毅病逝
張毅1951~2020圖爲張毅及其作品《焰火禪心》。(琉璃工房提供)
張毅與楊惠姍合作的電影攀上影視高峰,婚外情亦轟動一時,後來選擇淡出演藝圈,創辦琉璃工房,一路相伴33年,(琉璃工房提供)
琉璃工房創辦人、金馬獎導演張毅於11月1日清晨辭世,享壽69歲。張毅是上個世紀80年代風雲人物,曾獲金馬獎、亞太影展肯定,與楊惠姍等人合作的電影攀上影視高峰,但與楊惠姍兩人的婚外情亦轟動一時,後來選擇淡出演藝圈,創辦琉璃工房,享譽兩岸。藝術家、臺灣藝術大學前校長黃光男稱其爲「臺灣文創產業的領頭羊」。
張毅1951年生,世新專科學校(現爲世新大學)電影科畢業,曾擔任電影雜誌社編輯,從事影評、短篇小說寫作,1979年在《新生報》連載小說《源》,廣受好評,隨後與張永祥將故事拍成電影,得到亞太影展最佳編劇獎,之後與楊德昌、陶德辰、柯一正等合作拍《光陰的故事》四段式電影,被視爲臺灣新浪潮電影代表作。
張毅最膾炙人口的作品非 《玉卿嫂》、《我這樣過了一生》、《我的愛》莫屬,被譽爲女性電影三部曲,《我這樣過了一生》獲金馬獎最佳影片,張毅更以此獲得金馬獎及亞太影展最佳導演獎。《我的愛》則被美國紐約綜藝雜誌年鑑評選爲臺灣電影百年﹙1895~1995﹚十大電影傑作之一。2018年再度以動畫電影《狗狗傷心志》重拾導演身分,入圍金馬獎最佳動畫獎。
創辦琉璃工房 作品享譽兩岸國際
不過這段風光的電影生涯只維持8年,張毅與楊惠姍於1987年雙雙投入琉璃工藝創作,創辦琉璃工房,意外成爲兩岸文創產業的先行者。張毅前妻、作家蕭颯在報紙上以一篇〈給前夫的一封信〉公開這段外遇,舉國譁然。但後來兩人攜手創業,情路與創業路一走便是33年,同甘共苦的形象卻深植人心。琉璃工房作品更因屢被拿來當成兩岸交流伴手禮而聲名大噪。
黃光男表示,政府在2000年纔開始推動文創產業,但張毅、楊惠姍等人走得很前面,「不只是在大陸,在國際上也很有名聲,這是一種文化行銷,琉璃工房的作品同時展現藝術性、生活性,既是高雅的禮物贈品,也具有纖細的美感和創意,同時還擁有東方文化的底蘊。」
工藝轉換成藝術 具東方文化底蘊
文化學者林谷芳表示,琉璃工房的作品開文創產業風氣之先,也在琉璃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林谷芳表示,要從工藝到藝術之間,需要經歷蛻變過程,並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在市場上的工藝與藝術家創作的作品,在系統上的定位不同,而琉璃工房在文創產業上有一定的成功度,並帶出工藝文創的可能性,值得參考。」
藝術家、臺師大設計學系名譽教授林磐聳表示,「琉璃工房是把玻璃產業轉換成工藝、產業與藝術都能兼顧的品牌,可說是引領風潮,非常不容易,特別是他與楊惠姍從熟悉的電影領域,轉換到完全不熟悉的琉璃,更是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