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下背痛拖5年竟「彎了」 180公cm的他「縮水」至140公分
▲下背痛拖5年竟「彎了」,180公分的他「身高倒縮40公分」。(圖/背痛示意圖,非文中當事人/ETtoday資料照)
42歲的詹先生,20歲時出現下背疼痛、髖關節以及大腿骨頭不適、早晨起牀身體僵硬等情況,卻被誤診5年,確診僵直性脊椎炎時,脊椎已有輕微沾黏、變形;透過傳統口服藥物無法控制住病情,最後脊椎彎成45度,原本身高180公分的他,駝背後僅剩140公分,如廁、行走功能皆受影響。
中華民國風溼病醫學會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溼科蔡文展教授表示,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年輕男性,疾病意識感較低,發病初期常誤以爲是運動傷害、姿勢不良、過度疲勞,而延誤正確診斷及治療時機,留下脊椎變形、駝背等不可逆的傷害。
▲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林孚爾理事長(左)與蔡文展醫師皆是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圖/記者嚴雲岑攝)
過去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多靠口服藥物治療,但健保署已於10年前將生物製劑納入給付,一項追蹤使用每週兩次皮下注射之生物製劑的AS患者研究指出,有56.1%的患者可持續用藥10年不間斷,此外,由於藥物副作用較低,相較於使用其他生物製劑的患者,藥物存活率多2倍或2倍以上;長期使用生物製劑治療,明顯減少AS患者工作上抱病出勤或是缺勤的比例,大幅提升生產力。
「其實只要及時診斷、遵循醫囑、規律用藥,要妥善控制僵直性脊椎炎並不難。」蔡文展表示,詹先生即是生物製劑的受惠案例,經過每週2次、連續8年的施打後,他已能打高爾夫球、騎單車及跑馬拉松,重新享受人生。
▲詹先生(右)動完手術後,纔將140公分的身高拉回171公分。(圖/記者嚴雲岑攝)
詹先生表示,他確診爲僵直性脊椎炎之初是靠傳統口服藥抑制發炎,最嚴重時免疫調節劑每天吃6顆、類固醇吃7至8顆,骨頭還是持續發炎與疼痛,最後膝蓋積水痛到不能走,脊椎也彎成45度,連走路、上廁所都有困難,原本身高180公分的他,身高僅剩140公分,心情十分沮喪,之後經由骨科醫師進行下背及頸椎的手術,纔將身高拉回171公分。
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林孚爾理事長則提到,僵值性脊椎炎病程漫長,要有長期與病共存的心理準備,民衆若發現自己下背痛超過3個月,早晨睡醒時身體僵硬起不了牀,持續30分鐘到1小時,在活動後症狀減輕等狀況,應儘早到風溼免疫科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