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搖樂團「妖男元祖」不合吉他手 《麂皮:永不滿足》揭成軍30年恩怨

記者羅凌筠綜合報導

麂皮樂團(Suede)來自倫敦被譽爲是「英式搖滾」曲風的開創樂團,主唱佈雷特安德森有着獨特的妖嬈歌聲,其外型俊美、唱姿婀娜,一度被媒體稱爲「妖男」,甚至被認爲是傳奇音樂大衛鮑伊接班人,曾經多次來臺演唱,展現「妖媚」的舞臺魅力現場唱功收服了許多臺灣樂迷,至今仍爲粉絲心中無可超越的英倫搖滾樂團,透過今年推出的樂團紀錄片《麂皮:永不滿足》,一揭他們成軍30年的恩怨情仇

▲麂皮樂團成軍於1989年。(圖/翻面映畫提供)

麂皮樂團成軍於1989年,1993年發行同名專輯,即贏得英國水星音樂大獎,開啓了英式搖滾運動發展。樂團創作歌詞內容和專輯封面設計,經常反映當下倫敦街頭無所事事青年的生活,或是藥物濫用、肉體情慾體制壓迫等社會議題,因此成爲倫敦次文化的發聲樂團。其中一首代表歌曲《我們是豬》(We Are The Pigs),描述多數人在面對社會體制的無情壓迫,卻選擇噤聲不語、冷眼旁觀,這首歌被選作電影宣傳標語,一方面欲召喚歌迷集體回憶,另一方面也傳達支持自由的涵意。

▲《麂皮:永不滿足》揭麂皮樂團成軍30年恩怨。(圖/翻面映畫提供)

麂皮樂團闖蕩樂壇30多年來的完整過程細數樂團生涯的各種高低起伏與團員更迭,包含主唱佈雷特安德森與吉他手柏納巴特勒(Bernard Butler)曾出現嚴重意見分歧,最後導致柏納負氣離團理查德奧克斯(Richard Oakes)原是麂皮的歌迷粉絲,竟夢想成真透過徵選成爲取代柏納的新任吉他手;以及歷經歲月後,歷代團員皆能以平靜的心情,在《麂皮:永不滿足》這部紀錄片中取得和解、共話從前,一同拼湊90年代的美好回憶,11月22日在臺上映。

女神秘密都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