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寫在第40個教師節到來之際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用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是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堅強支撐。

日前出臺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明確了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總體要求,提出經過3年至5年的努力,教育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揚,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教師立德修身、敬業立學、教書育人呈現新風貌,尊師重教社會氛圍更加濃厚。到2035年,教育家精神成爲廣大教師的自覺追求,實現教師隊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數字化賦能教師發展成爲常態,教師地位鞏固提高,使教師成爲最受社會尊重和令人羨慕的職業之一。

從1985年設立教師節,40年來,我國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全國專任教師從1985年的約931.9萬增至2023年的1891.8萬,數量實現了翻番。教師的學歷層次也穩步提升,2023年,小學任教的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教師佔比達78%,比2012年增加45個百分點;初中任教的本科及以上學歷教師佔比達93%,比2012年增加22個百分點。“近年來,教師地位待遇顯著提高,並建立了以人民教育家、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爲代表的教師獎勵表彰體系,以時代楷模、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最美教師爲代表的教師選樹宣傳體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永智表示,2012年以來,中央投入專項資金數百億元,支持邊遠艱苦地區改善農村教師工作生活條件,助力廣大鄉村教師安居樂教。

40年來,廣大教師爲國家的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小學教師教育引導1.9億中小學生健康成長;鄉村教師和鄉村教育奠定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人力資源基礎;中高職教師每年培養約千萬技術技能人才,超過40%的兩院院士、近70%的國家傑青來自高校;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中,高校教師牽頭的佔到三大獎勵總數的三分之二左右,高校教師成爲我國高水平科技創新的主體參與力量。

近年來,國家出臺系列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區、鄉村薄弱校師資建設。“優師計劃”等政策加強對中西部地區和鄉村教師定向培養;“國培計劃”培訓校長教師2187萬人次;“特崗計劃”爲中西部地區22省份1000多個縣、3萬多所鄉村學校補充115萬名教師。通過實施“三區”人才計劃教師專項、“組團式”援疆、國家銀齡教師行動計劃等,累計派出24.3萬名教師到中西部地區和鄉村學校支教講學。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覆蓋中西部22個省份725縣,受益教師約130萬人,人均月補助金額約400元。今年,“特崗計劃”教師工資性補助實現提標,每人每年增加3600元。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俞偉躍表示,未來,教育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圍繞進一步加強中西部地區和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強化教師定向培養,特別是加強緊缺薄弱學科教師培養。深化“國培計劃”改革,提升培訓針對性和有效性,實現精準培訓。推進“特崗計劃”改革,持續實施教師支教幫扶計劃,加大教師補充力度。推進職稱評聘向鄉村教師傾斜,加強面向鄉村教師的保障性住房供給,深入實施教育人才“組團式”支援幫扶計劃、國家銀齡教師行動計劃、鄉村首席教師崗位計劃,優化中西部地區和鄉村教師資源配置。

提升存量教師質量的同時,國家還下大力氣吸引優秀畢業生充實教師隊伍。從2007年起,國家依託6所部屬師範大學實施師範生免費教育。到2018年,免費計劃改爲公費教育,履約服務期限由原來的10年調整爲6年。17年來,通過公費師範生政策共招收16.7萬名優秀學生。在國家師範生公費教育的引領下,全國有28個省份實施了地方師範生公費教育政策。2024年,教育部出臺“本碩銜接”政策,將公費師範生的培養層次由本科提升至研究生。

從2023年起,教育部又拓展了優秀教師培養新渠道,實施“國優計劃”,重點支持一批“雙一流”高校、高水平大學爲中小學培養研究生層次高素質教師。教育部副部長王嘉毅表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首批30所試點高校共吸引6300名學生報考,錄取1636人,均爲碩士或博士,以理工科爲主。2024年,教育部進一步擴大了實施“國優計劃”的範圍,新增13所院校。

期待未來更多具有深厚教育情懷、知識功底紮實、教書育人能力突出的優秀教師服務支撐教育強國建設,爲中國式現代化培育充足的優秀人才。 (經濟日報記者 李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