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B肝抗體仍罹癌 「捐血戰士」腫瘤破裂只能掉切2/3肝

▲有B肝抗體仍罹癌,「捐血戰士蔡錦貴先生合影。(圖/記者嚴雲岑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62歲的蔡錦貴女士是位「捐血戰士」,捐血資歷超過20年,自民國82年起,已不知道救了多少人性命。每次檢驗報告都很正常,沒有B肝及C肝帶原,體內還有B肝表面抗體,沒想到去年起腹部卻開始持續悶痛、嘔吐,檢查發現右側長出9公分腫瘤,甚至還破裂出血,差點性命垂危。

蔡錦貴回憶道,她去年與家人苗栗旅遊,返家後胃部一陣翻騰,衝到廁所狂吐,一吐就是半個多鐘頭原本以爲是急性腸胃炎盲腸炎,沒想到元旦連假過後,她腹部悶痛的症狀更嚴重,兒女察覺不對勁,趕緊帶媽媽臺大醫院掛急診,結果這一去就是一個月,連春節都在醫院度過。

肝臟基金會今(12)日舉辦23年週年慶。(圖/記者嚴雲岑攝)

「那時醫師跟我說,檢查結果看起來是肝腫瘤破裂,必須緊急處理!」蔡錦貴提到,爲了止血醫師先做肝栓塞,並安排次振造影(MRI)評估開刀的可能性所幸檢查結果發現尚可動刀,「醫師說腫瘤破裂的10個人中,平均只有2人能開刀,我真的很幸運。」但這次手術,也整整切除了他三分之二的肝臟。

自從被醫師宣告罹患肝癌,雖然治療過程十分不適,但蔡錦貴從來沒有流過一滴淚,唯一懊惱的是這3、4年沒有好好定期健檢,讓腫瘤長到這麼大才發現。

蔡錦貴也很感謝家人在生病時對她的支持與照顧,特別提到,先生原本是一個很木訥的人,但自從她生病後,先生卻會陪她一起量血壓,睡前也會用電鍋煮燕窩洗澡時也會幫她擦背,讓她感動萬分。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與蔡錦貴一起切蛋糕。(圖/記者嚴雲岑攝)

她的主治醫師之一、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臺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金川表示,捐血檢查B肝表面有抗替,並不代表肝臟一定健康,因爲該抗體產生方式有2種,一爲施打B肝疫苗產生的抗體,另一種爲曾經感染B肝,免疫系統戰勝病毒,進而產生抗體,蔡女士很有可能是後者建議懷疑自己可能有感染B肝的民衆,可進一步做核心抗體(anti-HBc)檢查。

蔡錦貴今(12)日出席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23年週年慶,大病初癒的她表示,「生病了知道健康的重要性」,現在雖然還在養病階段,但她一有機會就會提醒親友快點做健檢,還許諾自己病養好了一定要當志工,宣傳保肝活動,把她的經驗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