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表態的作品纔有生命力”,《來自地球的鋼琴詩》體驗式鋼琴音樂會首演落地上海

月光下,天台上,枕着充氣月球,伴着漫天星辰,宋思衡用電鋼琴緩緩奏出德彪西的《月光》。古典的曲譜,現代的演繹,卻滿載對未來的暢想。這一刻,這場體驗式鋼琴音樂會的主題"來自地球的鋼琴詩"也被具象化了。

作爲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藝術天空"十週年系列活動之一,以及虹口區開展公共文化"文化三地"專題配送內容之一,即日起至17日,來自上海的80後鋼琴家宋思衡原創鋼琴系列作品《來自地球的鋼琴詩》在有着95年曆史的勝利電影院上演,這也是該作品以多媒體形式進行的首輪演出。不止於鋼琴曲表演,4層樓的勝利電影院也煥新爲沉浸式演出空間,以裝置、展覽、默片等形式,讓觀衆們從取票的那一刻起,就被帶入這場跨時空的旅程,跟着宋思衡這位"來自地球的鋼琴師"一同漫步"宇宙星河"。

從老上海風情的乍浦路風貌影視街漫步而來,修舊如舊的勝利電影院便在路口。踏上影院門前的復古電車,檢票女郎遞上寫有座位號的入場券。穿過電車,步入影院,仿若走進時空隧道——一樓的自動鋼琴演繹着經典名曲,銀幕上的黑白影像是1902年上映的科幻電影開山之作《月球旅行記》;二樓布着日光燈管的地面中央,架着一臺老式三角鋼琴,人們可以隨心上琴試奏;三樓是主舞臺,被透明觀衆座椅簇擁着的三角鋼琴上方,懸着一件代表太空飛船的裝置,舞臺四周則隔出空間供合作音樂家演出;四樓露臺中央搭建了一隻巨大的充氣月球,成爲即興演奏的舞臺。

"自此,我們演出的四個篇章全部開啓:一樓自動演奏,二樓你彈,三樓我彈,四樓我們一起仰望星空。"宋思衡這樣解釋此次多媒體沉浸式演出的"策展思路"。

爲什麼要辦這場體驗式鋼琴音樂會?"有表態的作品纔有生命力。"宋思衡說。

在宋思衡看來,在過去一兩百年間,鋼琴家對經典作品的演繹近乎飽和,自身卻鮮有原創作品產生。作爲80後音樂家,宋思衡希望這一輩鋼琴家中,能出現像貝多芬、肖邦、李斯特等古典音樂大家一樣的人物,在彈奏之外,能有留得下的原創曲譜。特別是在新時代,他更希望中國的原創樂曲能在古典音樂中擁有一席之地。

《來自地球的鋼琴詩》是宋思衡的第二組原創作品,共12首樂曲。該系列描繪了人類通過音樂向地外文明展示地球文明的12個瞬間,表達人們的喜怒哀樂、所思所夢,反映地球和人類紛繁複雜的文明史,展現歷史底蘊和民族神韻。

今年起,這組作品已在多地演出,但多媒體沉浸式演出還屬首次。其實,宋思衡作爲"多媒體獨奏音樂會"的創始人,從2009年起就開始實踐多媒體獨奏音樂會。通過將音樂旋律配合藝術影像,營造"音中有畫、畫中有音"的藝術效果,讓觀衆領略到更直接、更有感染力的藝術魅力。

此次爲了找尋合適的場地,宋思衡團隊在上海看了不少演出空間,最終選擇了建築辨識度非常高的勝利電影院。一方面,作爲獨棟多層建築,曾承接多場國際一線品牌大秀的勝利電影院,爲演出帶來更多可能性;另一方面,與電影圈非常熟悉的主理人沈斌眼界開闊,更能接受"天馬行空"的創新創意。今年夏天,雙方第一次會面交流,從午後一直聊到晚上7點多,相談甚歡。

而整個演出團隊的成員,不限於音樂界,還有來自電影、廣告、當代藝術、人工智能等各領域。爲了更好的演出效果,團隊幾經磨合——即使是統一各類多媒體設備的電壓,也花了不少時間。更何況鋼琴與絃樂合奏、電子音樂的融合,與燈光、音效、演員的聯動,以及處理好人與空間的關係。演出中,難以規避的立柱成了"報幕員",又在光影變化中,展現每首曲目所表達的不同心境。依託聲音捕捉技術,鋼琴上方環繞的類似土星光環的排燈,隨着旋律的起伏或明或暗,或呈現出流光溢彩的效果。甚至露臺上的充氣月球,也會隨着舞臺上樂曲的變換調整燈光,顯示出新月、滿月等不同狀態。不過,這裡也並非都是"科技與狠活":在演繹《雨夜》時,一名演員將滾珠慢慢灑落在立體裝置中,模擬外星球更爲綿長的回聲,也以"將自己的情感倒進去"的演繹,帶來更有溫度的表達。

沈斌表示,這次宋思衡體驗式鋼琴音樂會在勝利電影院舉辦,對這間老影院來說同樣是一種新嘗試,也爲這處空間的新業態發展帶來新探索。

作者:單穎文

文:單穎文 圖:受訪者提供 編輯:佔悅 責任編輯:王嘉旖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