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愛的人以後,才知道柔軟的可貴

送走外婆最後一程後,我沒有落淚,因爲在今年中秋節回去看外婆後,看着外婆挺着老邁的身軀,帶着小女在前院採金桔的模樣,舅舅攙扶着外婆走進家門的時候,我們跟外婆道別,我猜想不知道外婆是否撐得到過年,這次也許就是我們的最後一面,記憶也就定格在那個畫面,我祝福外婆到另一個她所向往的安樂世界,也慶幸自己曾把握了時間,回去抱抱她。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愛着的人?從小我一直想了解什麼是愛,大學特別修了心理學的課程,還寫了一篇有關愛情的專題報告。

「愛跟愛情是不一樣的事情,愛是奉獻,不求回報,在看到所愛之人過得快樂,你也會快樂,能與之共同感受,而你看見了對象,自我便消融了。」這是我的親身感想。

每個人都有年少輕狂的時期,但經歷了那些賀爾蒙狂飆的時間,我們變成了成人,體驗了愛情之外的愛與責任,如果你還沒有體驗過愛情,也沒關係。在生活當中,還有很多你可以愛的對象,你的家人、寵物、朋友乃至地球另一端的人。

因爲在乎對方的喜樂,捨不得看到他難過、不舒服跟失落,他的痛苦,你能感同身受,這就是一種愛的表現,有時不見得會在愛情裡面感受到。因爲有了愛的人以後,才懂得柔軟的可貴。就像青少年的時期,經常會頂撞老爸老媽的我們,等到長大以後,才知道爸媽當年的用心良苦跟包容,暗自在心裡告訴自己,再也不要讓爸媽難過了,今後要做讓他們安心的事情。

會有這種轉變,就是在成熟後,能夠設身處地去理解他人,願意理解及感受他人,就是一種愛的樣貌。不會再用硬碰硬或是用意氣用事的方式去處理事情,因爲那要付出的代價太大。

代價是什麼?就是傷害了你愛或愛你的人。

道格拉斯在《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的書中提到「暫停,讓心真正自由。」自由的奧義,或許不過就是延長從接收到刺激,到產生反應之間短促的時間。

這個短暫的時距就是我們作出選擇前的抉擇時間,在一件事情的處理上,允許自己有暫停的時間,不做出傷人的事情,用在親情、愛情或是育兒都通用。

像今天早上,小犬一直哭鬧不要上學,兩歲半的他,還不太會說話,在姊姊上學快遲到的壓力之下,媽媽我有兩個選擇,其中一個選擇是很有可能變身成爲哥吉拉,在一陣狂吼下,可以把孩子嚇呆,然後他爆哭,場面火爆之下,把兩個拎出門上學。但是我給自己暫停的時間,做了另一個選擇,我看着他爆哭,我靜靜地坐在旁邊等他的下一個反應,他哭着說:「怕怕學校人好多。」

他終於用他有限的語言說出他的煩惱,我問他:「是不是人好多,不知道要怎麼交朋友呢?」弟弟似乎被理解了,停止哭泣,開始看着我。如此一來,我大概瞭解他在害怕什麼。

我:「同學好多沒有關係,你可以找一個比較喜歡的朋友,問他可不可以一起玩,如果他說不要,那你可以再找另外一位朋友一起玩,這也是同學好多的好處啊。」

小小孩也有在交朋友上面的困擾,畢竟兩歲半的孩子大多都是自己玩自己的比較多,但因爲弟弟在家裡有個姊姊會帶着他玩,所以他感受到學校跟家裡明顯的落差。在理解他以後,他迅速地完成了穿襪、穿鞋的程序,又變成開心的小傢伙了。於是,我在暫停以後,得到了和平的快樂,也因此增強了我在每次想要變身前,有了暫停的習慣,增強我不願再成爲被情緒牽着走的人,因爲嘗過事後會感到後悔的傷心,因此學會給自己一個暫停的時間,自己也會漸漸變得柔軟。

對待自己心愛的人,是否可以變得更柔軟一點,給自己一個暫停的時間,在做出反應之前,想想自己這麼做是否會後悔,還不知道怎麼反應前,也許可以就靜靜地陪着,也許會有意外的發現。

森林媽媽cozy vibe 生活小記: 陽明山二子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