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事態升級! 國際危機組織籲賴依循憲法及兩岸條例 北京遏制武嚇
中國9月25日試射洲際彈道飛彈,根據試射後1天公開的照片,軍事分析家推斷,應該是東風-31AG。(中國軍號)
隨着總統賴清德對臺灣自治採取更強硬的立場,北京也加大了對臺施壓,兩岸緊張持續升高。「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9月26日在分析中說,爲了避免事態升級,臺北應緩和言辭,並建議賴清德該重申,依據《憲法》和《兩岸條例》,來處理兩岸事務。而北京則該遏制武嚇。至於華府則該提醒兩岸,保持靈活的好處。
賴清德政府正在釋放訊息,顯示它與前任政府不同的對陸方針。賴清德認爲,面對更強勢的北京,有必要明確宣示,臺灣事實存在的主權和自主性,並明確拒絕北京對臺灣的「一中」主張。
而緩和兩岸緊張之所以重要,是因爲北京認爲,賴清德政府的兩岸立場充滿挑釁,並再加強已經升高的壓力,以挑戰臺灣的「主權」。雙方公開對抗變本加厲,加劇了臺海本已岌岌可危的局勢。
而該怎麼做呢?臺北應該恢復以較謹慎、剋制的方式,來公開論述自身地位和兩岸關係,而北京則該收斂對臺武嚇。雙方都該設法保持溝通管道。至於華盛頓則該提醒臺北和北京,恢復更靈活態度的好處。
對北京來說,賴清德的就職演說是在打臉。儘管在總統競選期間,北京不斷攻擊他,但在1月大選後,北京設法讓即將上任的新政府更容易展現改善兩岸關係的興趣,措辭有所軟化。於是它提出了自認更靈活的兩岸關係論述。中方說,兩岸同屬「中華民族」,而這與北京通常要臺灣政黨同意的「92共識」不同。然而,賴清德的就職演說卻更「明確」,不像前總統蔡英文爲了維持兩岸現狀,而保持「模糊性」,以致觸動了對岸的敏感神經。
分析強調,儘管北京加強軍演施壓,但北京仍然認爲,武統臺灣的風險仍大於回報。畢竟除了與美國直接衝突的潛在風險外,北京還要處理經濟成長放緩,還有軍隊腐敗引發的不滿情緒等問題。
目前雖還看不到能彌合兩岸分歧日益明顯的政治解決方案,但在短期內降低緊張局勢,併爲長期管控緊張局勢,而保留迴旋空間,對北京和臺北都有好處。美國11月5日即將舉行總統大選,考慮到下一屆政府的兩岸政策存在不確定性,這一點格外重要。
分析並指出,隨着兩岸分歧的擴大,華府的角色變得更重要,但也更加棘手。而11月大選前,在理想情況下,無論誰入主白宮,美國都應該私下向雙方傳達謹慎靈活管控兩岸緊張局勢的好處,並表明,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