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心標籤化 8成兒少自殺前未求助

教育部分析2016年至2020年高級中等以下學生自殺案件,8成自殺死亡的學生事前沒有向輔導室求助。圖爲警方至校園調查學生死亡案件。(本報資料照片)全國各縣市安心專線1925

兒少自殺率連年攀升!好鄰居協會與臺大兒家中心調查指出,有13.81%兒少曾有自殺念頭、4.1%曾試圖自殺;另教育部分析2016年至2020年高級中等以下有8成自殺死亡的學生,事前未向輔導室求助。家長認爲孩子常因擔心遭標籤化而未尋求協助,協助機制形同虛設。

衛福部統計,歷年兒少非自然死亡人數下降,但自殺人數卻逆勢上升,近3年共有138名兒少輕生死亡,其中有11人是11歲以下,較過去明顯成長。教育部校安通報也指出,2021年自殺及自傷事件通報達1萬492人次。

臺家盟秘書長李昭瑢表示,現在多是雙薪家庭,親子相處時間減少,孩子心情不佳、心理出現問題,學校輔導室可接觸學生,但統計卻發現,多數自殺死亡兒少未接觸輔導室。是量能不足或憂心遭標籤化?教育部應提出相應措施。

家扶基金會社工處主任蔡雯瑾說,未滿12歲的兒童自殺通報主因是「學校適應問題」,12歲至17歲少年是「憂鬱傾向」,比率均快速上升,提醒社會多注意學校及少年憂鬱症等議題。她也引述國外研究指出,7成以上兒少死亡前會透露相關訊息,但是否有人能透過社交平臺等方式接住他們?國家應適時修改策略,包括讓兒少自主選擇要不要接受諮商等。

兒盟發言人李宏文表示,臺灣兒少心理問題,包括同儕霸凌、家長期望過高、學習過勞等,也有部分來自家庭暴力、數位媒體暴力等;由於華人遇到問題往往選擇隱藏,而尋求學校輔導室協助又易被標籤化,導致這項資源沒效果。目前兒少「死亡回顧分析」僅做到6歲以下,他呼籲應延伸至18歲以下,分析原因、過程、如何防範,才能減少兒少死亡率。全國各縣市安心專線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