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梓翔/不能只有自私

文/遊梓

俗話說,人不爲己,天誅地滅。

人是自私的。討論問題會考慮私利:這件事對我有什麼好處?對我有哪些壞處

如果討論者都只看私利,討論的結果是好的嗎?樂觀的傳播思想家認爲是的。他們相信,你也講私利,我也講私利,最終「意見自由市場」會去蕪存菁,勝出的仍會是最好的意見。他們堅信能滿足最多私利的意見,就是最大公益之所在,因此,「民主」是件好事

但除了最樂觀的少數,大部分論者認爲除了私利,還有個公益存在。這個公益也需要有人來關注,社會需要有個能促進公共討論的平臺

說簡單一點,進行公共討論我們不能只講私利,也必須體認「對我私人有利的事不一定有利於公衆」。於是智者教導我們當某人談話明顯涉及某種私人利益時,他的談話就是「偏頗」的,是需要被懷疑的。而公共討論平臺的提供者更不能懷抱私利,運用通路優勢」在平臺上鼓吹明顯涉及其私人利益的事,進行意見市場的「不公平交易」。

但最近的幾個例子實在讓人搖頭。

首先是政治人物。他們具有高知名度,在意見市場中擁有比較大的麥克風。作爲意見領袖,怎能在被分配位子時是一種言論,沒分配到位子時卻變成另一種言論呢?或是大家都等着有位子說的就是另一種話語?你等於在告訴大家:你有位子時說的的好話和你沒位子時說的壞話,都是爲私利而說的,公益只是你聖誕樹上裝的美麗燈泡而已。

更難看的是媒體。媒體是公共平臺,即使在言論版面上具有立場,也需維持不同意見的公平討論和新聞版面的正反平衡。就傳播發展而言,黨政軍退出媒體後,臺灣部份媒體出現的嚴重政治傾斜並不是什麼值得光榮的事。但最近在廣電三法「無線必載」議題上的大亂鬥,更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君不見無線臺(以及擁有無線臺的有線臺)想要「必載」,於是給予支持必載的政治人物更大的麥克風,嚴厲批評質疑反對人士;有線臺不要「必載」,於是團結一致反過來如法炮製。「無線必載」是個值得公共討論的議題,但各家電視臺神奇地都站在符合自己利益的一邊,甚至打破了多年來堅不可摧的藍綠界線,平臺提供者如此鮮明地與私利站在一起,言論中宣稱的公益成份也就黯淡無光了。

傳播參與者和平臺提供者必須具有公共意識,傳播的品質纔會是好的,民主纔不會從好事變成壞事。「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可能陳義過高,但可否請意見領袖和媒體朋友不要只有自私,也請想想自己的公共身分

作者遊梓翔,現任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專任教授。本文不代表公司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