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滴鳥鳴 定光舞生機
雲門舞集作品《定光》,舞臺打上如森林裡的扶疏光影,舞者像是在樹林裡跳舞,口中也發出蟲鳴鳥叫聲。(雲門舞集提供)
走過年少時的叛逆與徬徨,邁入中年的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從爬山、打坐、抄經,學習外在舞動,以及內在安靜的力量,新作《定光》在舞臺上模擬山林間的太陽光,舞者跳舞之外,也要模仿蟲鳴鳥叫。
鄭宗龍現年44歲,他表示,疫情讓今年成爲特別的一年,原本的演出計劃延後,「我多了很多時間沉澱和編舞,更有機會接近自然,我更希望能安靜下來,向大自然學習。」
走路 也能找到靈感
鄭宗龍表示,在舞蹈之外,他非常喜歡爬山,這是始於他有個愛爬山的父親,「爸爸最常帶我去爬哈盆越嶺,我永遠記得,那裡有一段很長的下坡,當時大人們都覺得走起來很辛苦,但是我卻覺得很好玩。」鄭宗龍說,下坡時爲了保持腳步平穩,身體的重心會轉變,腳也會拐來拐去,「這種和在平地上走路截然不同的身體使用方式,我認爲可以是舞蹈創作的靈感。」
現在鄭宗龍閒暇時刻也會親近山,沉澱自我與尋找創作靈感,同時帶舞者爬合歡山,做身體訓練。
唱和 舞臺就是山林
《定光》的舞臺是一片白淨的空臺,上頭設有鏡子裝置,透過光線折射,出現有如在樹林裡陽光灑落的稀疏光影,舞者們先是蹲在地上踊動,像是一顆顆待發芽的種子,接着拔起散開,如同生長的樹木,展現生機。
特別的是,舞者們除了跳舞,還要展現口技,不斷地製造出蟬聲、下雨的水滴聲、鳥叫聲,背上則是畫上了象徵花鳥的圖騰。
爲舞者設計不同口技聲響的作曲家張玹表示,他從雨聲、溪水聲找靈感,尋找運用人聲製造自然環境音的方式,「我運用注音符號的母音和子音,讓舞者做發音變化,3個人一起可以呈現下雨的聲音,4個人則是可以製造出小溪流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