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泰》巴勒維朝代與巴哈伊信仰的歷史糾葛

宇泰》巴勒維朝代與巴哈伊信仰的歷史糾葛

【愛傳媒宇泰專欄】自前年探討有關巴哈伊歷史議題起,在網站上有時會發現,伊朗裔巴哈伊對已經覆滅近四十年的巴勒維朝代(The Pahlavis, 1925-1980)有着思念、同情與嚮往。

不知這是否基於伊斯蘭共和國的大規模迫害,或是相關原因所導致。因爲在歷史上,除了本身與巴哈伊有直接衝突的嘎賈爾朝代(The Qajars, 1796-1925)與現今的伊朗政府對巴哈伊的態度不友善之外,這個被嚮往的巴勒維朝代對巴哈伊的態度,也並非是「友善」。

根據《伊朗當代史》(The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Iran, Vol.3, pp. 106-108)記載,在嘎賈爾朝代滅亡之前,英國大使館爲能夠直接掌控伊朗政局,因此與具有巴哈伊身分的親英外交官Habibollah Hoveyda聯合,並舉薦哥薩克騎兵旅的指揮官Reza Khan(1878-1944)掌握伊朗的政局。在英國的支持下,Reza Khan在1921年進軍帝國首都德黑蘭,成爲伊朗總理,並在1925年篡位稱王,建立巴勒維朝代,並改名爲「Reza Shah」。

但這個說法被部分研究者質疑,認爲這個立場是要否決巴勒維朝代建立的正統性,以及將巴勒維朝代、巴哈伊、英帝國主義做連結,可能是出自於伊斯蘭共和國的官方立場。而且,這也與巴哈伊信仰不參與世俗政治的教義相悖,除非當時是特意以建立巴哈伊國家爲出發點,但Reza Shah的政變並未標榜於此,故對此質疑。

巴勒維朝代建立初期,伊朗的巴哈伊信仰者獲得極大自由,除了組織社區、召開全國與地方靈體會,也開始傳道。但新政權對巴哈伊的「友善」僅到1934年。自1934年起,巴勒維朝代不承認巴哈伊的婚姻,也關閉由巴哈伊設置的學校,並嚴令巴哈伊不準公開集會。因此巴哈伊社羣在伊朗又潛到地下活動,當時Reza Shah雖給予巴哈伊相當的限制,但也未像過去嘎賈爾朝代一樣屠殺、鎮壓。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Reza Shah因與納粹德國關係曖昧,並未表明支援英國與蘇聯,導致1941年英蘇聯軍進入德黑蘭發動政變,逼迫Reza Shah退位,並由其子Mohammad Reza Shah(1919-1980)爲新國王。但這時的巴哈伊處境便比Reza Shah時期更爲艱苦,除了部分激進者攻擊巴哈伊社區,政府也停止巴哈伊醫院的運作。然而在1955年,伊朗巴哈伊遭受到激進者與軍官襲擊,並遭受大規模屠殺。可能是Mohammad Reza Shah爲了拉攏什葉宗教學者而默許的行動,但實情爲何,我書讀不多,還得再深究。但不可否認的是,許多伊朗巴哈伊因屠殺死於1955年,而且伊朗全國總靈體會被伊朗軍官所破壞。

1960年代,巴勒維朝代對巴哈伊的態度又轉向緩和,理由爲何仍然不詳,Peter Smith則認爲當時Mohammad Reza Shah爲顧及與歐美國家的關係與伊朗帝國的形象,而展現出和善的一面,但他們仍不承認巴哈伊婚姻。1970年代,伊朗的什葉宗教學者與反巴哈伊者,開始散播伊朗巴哈伊爲「歐美代理人」、「以色列間諜」,並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巴勒維朝滅亡後更加劇。尤其在伊斯蘭共和國成立後,對巴哈伊的迫害、屠殺更甚前朝,直到今日。

流亡海外的伊朗巴哈伊,對伊斯蘭共和國的態度普遍反感、不友善,但也使部分巴哈伊對巴勒維朝代有種特殊的情感產生,這也是很特別的現象。當然,這段歷史有很多可探討的地方,很多疑惑點還有待日後更多的閱讀與認識。

作者宇泰本名毛帝勝,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

● 原文出自作者臉書

●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